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珠海淇澳岛走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苏兆征 从贫苦少年成长为杰出工人运动领导人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哪次?很多人都曾在“学习强国”客户端上答过这道题,答案是“省港大罢工”。

  3月的珠海淇澳岛,碧海蓝天,草长莺飞。络绎不绝的游客,沿着淇澳村白石街一侧的窄巷走到深处,驻足在461号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前。这间小平房的门口有一堵斑驳的蚝壳墙,门匾上写着“苏兆征故居”。

  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的苏兆征,便是生于斯长于斯。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昔日孤悬海上的淇澳岛,如今有跨海大桥相连接,日益成为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云集的苏兆征故居陈列馆,以苏兆征为主题创作的大型红色现代粤剧《苏兆征》、沉浸式诗剧《追寻苏兆征》,都在深情缅怀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赞扬着他的艰苦卓绝奋斗精神、爱党爱国赤诚之心。

  奋斗之路

  海岛之子

  家境贫寒从小埋下反帝爱国种子

  “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缨同杀敌,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败兵逃。”淇澳村白石街起点处,石牌楼上有一副笔力遒劲的二十四字对联,十米开外有抗英炮台遗址,生动记录了当地村民一段反帝爱国的英雄故事。

  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淇澳岛,面积仅有23.8平方公里,却是水上交通要塞。据清代地方志《香山县志》记载,1833年英美鸦片贩子在淇澳岛金星角登陆,企图将这里变成走私鸦片的驿站。淇澳岛村民自发组织反抗,打败了鸦片贩子,并获得一笔赔款。村民们用大部分赔款修建了一条石板路,也就是现在岛上有名的“白石街”。

  “淇澳岛村民打败英国鸦片贩子的故事,代代相传。”说起白石街的故事,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副馆长万滢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她说,苏兆征自幼就听长辈们讲述这些英雄故事,早早在心中播下了反帝爱国的种子。

  沿着白石街一侧的窄巷走进深处,就来到了苏兆征故居。这间青砖土木结构的小平房是苏兆征祖父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建筑面积仅68平方米。屋前有小院落,围以矮墙,设有小门楼,占地约100平方米。

  苏兆征1885年在淇澳岛上出生,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万滢介绍,他家境贫寒,有7个兄弟姐妹,父亲租佃薄田瘦地养家,母亲靠打草鞋、凿生蚝补贴家用,一家人经常填不饱肚子。18岁时,苏兆征不得不离开淇澳岛,到香港外轮上做杂役谋生。

  走出海岛、登上轮船,他终于有机会开眼看世界、触摸时代脉搏:接触到经常乘船为革命奔走的孙中山,并于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还随船到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

  受到外国资本家种种压迫剥削的苏兆征,反帝爱国情绪日益强烈。

  工人运动

  参与领导前所未有的省港大罢工

  反帝斗争,一触即发。

  1921年3月,苏兆征与林伟民等在香港筹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次年1月,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发动海员举行大罢工。随后全国多地成立罢工后援会,罢工规模迅速扩大,使五条太平洋航线和九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

  增加工资、抚恤“沙田惨案”死者家属、恢复被取缔的工会……历时56天,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港英当局和轮船资本家最终答应了海员们的要求。

  “这次罢工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珠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说,自此以后工人运动高潮迭起,也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令苏兆征等备受鼓舞。他与中共党组织走得越来越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也日益强烈。

  1925年3月,苏兆征代表香港的工会团体到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下旬,苏兆征从香港前往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苏兆征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同年5月底,上海发生五卅惨案。6月上旬,党组织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等人到香港组织罢工。

  6月19日,香港海员正式打响了反帝政治大罢工的第一炮,香港各界工人相继而起,响应罢工,随后,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奋起罢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

  7月3日,省港罢工委员会成立,苏兆征被选为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等人主持起草了罢工宣言,并提出了“应制定劳动法,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等六项要求条件,为工人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16个月后,省港大罢工胜利结束。这次罢工先后有25万人加入了罢工行列,其中有20余万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广东各地。

  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省港大罢工提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六大条件’,在政治上、经济上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起了巨大作用。”陈振忠说,省港大罢工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精神永存

  一纸遗嘱犹诉未竟革命事业

  省港大罢工后,苏兆征继续为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奔走奋斗。

  他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届、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八七会议被推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还被推举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

  “苏兆征成长于淇澳岛这片土地,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他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意识。”陈振忠说,如今苏兆征的革命故事和红色基因,还在珠海淇澳岛代代相传。

  2005年,苏兆征故居展出图片展《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苏兆征》;2010年再次修缮,征收故居右侧三户民房设立陈列馆,由此组成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建筑面积274平方米,占地面积514平方米,于2011年6月28日对公众免费开放;2019年10月,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实施提升改造工程,馆内正在布置专题展览。

  观众只要来参观,总会驻足细细默读苏兆征的遗嘱。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不久后,苏兆征患了阑尾炎,组织安排他在苏联疗养,但他依然惦念着国内的革命工作。次年2月,他坚决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结束不久后,他因过度劳累,旧疾复发,最终病逝,年仅44岁。

  “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大家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弥留之际,苏兆征用微弱的声音留下遗言。站在一旁的邓颖超,从怀里拿出一支笔,在一张不大的纸上将他的遗言记录了下来。

  “遗嘱的背后,是苏兆征坚定的革命抱负。”陈振忠说,苏兆征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深刻阐释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卓绝精神和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

  如今,苏兆征故居是广东省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2011年6月对外免费开放以来,接待来访人数逐年递增,年接待量达15万人次。

  “每次带学生参观苏兆征故居,都能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传承。”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德育处主任郭婷婷说,学校有一个教育部授牌的“苏兆征班”,每年9月3日都会到苏兆征广场举办开班仪式,勉励孩子们传承苏兆征精神。

  兆征纪念学校学生徐雪燕说,作为“苏兆征班”的学生,她要做“小小讲解员”,把革命英雄苏兆征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并学习其高贵品德和伟大精神。

  信仰造就榜样,榜样引领时代。

  “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正在实施提升改造工程。”万滢介绍,改造后的陈列馆在展陈上将更加清晰生动,融入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参与性、体验性,让苏兆征的革命故事和党的故事“活”起来。

  蹲点手记

  出身“蚝”宅的革命骨干

  广东“蚝”宅是贫寒家庭的显著特色。因为沿海地区有很多生蚝,蚝壳大且坚硬,用来砌墙,冬暖夏凉。

  苏兆征故居也是一座“蚝”宅,大门口有半堵蚝墙,蚝壳大如巴掌,厚实坚固。当地很多人说,这堵墙已逾百年,现在周边海域再也没有如此宽大厚实的生蚝。

  出身偏远海岛、贫寒家庭,苏兆征没有退缩,却选择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站到了时代潮头。

  在亲友的资助下,他勉强读了3年私塾,18岁便出门远行,登上香港外轮,开始艰难的谋生之路。他在香港倡导建立中国海员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会组织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并开始组织罢工,浪潮席卷整个香港,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的起点。

  身处逆境、底层社会,苏兆征追求进步,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1925年春天,苏兆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回到广州,在省港大罢工中被选举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进一步展现出自己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

  “苏兆征给我们留下了高贵品格和精神财富。”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副馆长万滢感慨地说,他是廉洁奉公的典范,在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和在党中央工作时都负责过财务工作,始终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至今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如今,苏兆征故居的蚝墙,历经百年风雨,斑驳陆离。而蚝墙旁的百年柏树,苍翠欲滴,坚毅挺拔,镌刻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党、为国、为民的精神信仰和行动力量。

  圆梦故事

  扎根海岛13年的兆征纪念学校校长罗志勇:

  不因校小而自卑

  不以生少而无求

  “校长再见!”“再见”……每天16时40分,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校长罗志勇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微笑着朝每个走出校门的学生挥手告别,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校。从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除出差和开会外,罗志勇每天坚持在校门口迎送学生,至今已有13个年头。他几乎能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认识全校的家长,他本人也成了淇澳岛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珠海市兆征纪念学校是淇澳岛上唯一一间公办小学,以苏兆征命名,现有6个教学班、16名教师、259名学生。由于地处偏远,海岛教育资源有限,学校长期面临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教学困境。2008年8月,从重庆市巫溪县支教回到珠海市纪委(借调)工作的罗志勇主动要求到学校任教,担任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刚到这所海岛学校,罗志勇发现,海岛的学生很淳朴也很腼腆,总是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于是,他开始每天站校门口迎送学生,风雨不改。

  “我在校门口说同学们好、早上好,渐渐地,同学们也开始主动和校长老师打招呼。”罗志勇笑着说,现在站习惯了,一天不去反而不舒服。

  罗志勇还发现,他站在校门口有更多的益处,可以把家校矛盾化解在校门口。“家长对学校老师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校门口跟我反映。”

  海岛办学,实属不易。罗志勇针对海岛学校学生特点,结合学校的红色传统,提出红色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因校小而自卑,不以生少而无求”的工作信念始终如一。

  “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淇澳岛村民的学校。”教学之余,罗志勇整合校舍和教学资源,2016年推动创办了“珠海高新区社区大学淇澳社区学院”。学院先后开设了书法培训班、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班、淇澳家长学堂等35个课程,不仅丰富充实淇澳岛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

  13年,罗志勇奋斗不止步。“作为一所以苏兆征命名的纪念学校,我们要对岛上教育起到引领作用,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他说。

  (摘自2021-04-01《南方日报》第A03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