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珠海高新区 聚焦服务企业和改善民生,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服务零距离 实事暖人心

  “今后,来高新区创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和港澳人士,都可实现‘一元场地租金’创业。”不久前,珠海高新区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推出扶持政策,为更多有才之士解决创业初期难题。

  流水潺潺、翠竹倒映……数月前,一条从会同古村延伸而出的7公里慢行绿道启用,居民可在绿道上漫步、骑行、慢跑。这项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赢得辖区居民交口称赞。

  服务企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是珠海高新区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的重点和亮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回应民生诉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珠海高新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服务企业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广大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关键词:助企大发展

  惠民利企当好“压舱石”

  珠海高新区作为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引擎、主阵地、主战场,服务企业产业、做优营商环境,是稳固区域经济发展、办好民生实事的必要之举。

  “如何申报人才公寓?”“辖区上下游企业如何携手合作?”“科技项目奖励政策有哪些?”……一场场政企面对面交流,一系列聚焦企业发展问题逐一得到回应。

  这是珠海高新区开展政企协商的缩影。该区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企业、社区、专家人才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家下午茶”等活动,搭建为企业办实事的沟通桥梁。

  真招实招见实效,大招硬招接踵而来。“珠三角的人才储备相比长三角而言,仍旧存在差距。希望高新区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产业聚集。”在专题调研中,企业倾吐心声,政府认真倾听,并研究出台新政破解企业“引才难”困境。

  今年初,珠海高新区连续推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及促进科技创新三大新政,其中提出对生物医药优质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新引进项目最高补贴达1亿元。同时,新政首建产业人才库,推出“紧缺产业人才最高享80万元补贴”的重磅举措。

  “这些掷地有声的政策,会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为产业助力。”辖区企业国医械华光认证(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西西评价说。

  问需于企办实事,问计于企解难题。珠海高新区今年开启“凤凰计划”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员工申请共有产权房和租房补贴都能线上办,这项便民利企行动赢得广泛点赞。

  以“小切口”推动企业服务“大提升”。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还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从企业所需着手,通过创新升级“数字化+政务服务”智慧服务,珠海高新区已全面实现掌上预约、现场办理的新服务。如今,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企业登记时间由去年的1个工作日压缩到半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5%。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前三季度,珠海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亿元,同比增长25%。在这里,经济发展提质增速,推动民生实事办得更实更好。

  关键词:为民办实事

  精准发力解决“急难愁盼”

  位于珠海高新区银坑片区的房屋,经过多年来海浪强风侵蚀,破旧不堪。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海岸线沿岸景观,珠海将银坑半岛规划打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旧居住区居民实行整体搬迁工作。

  实施过程中,珠海高新区一手抓“高标准建设安置房”,推动安置房配套设施如公办小学、幼儿园、邻里中心等加快建设;一手抓“暖心服务”,得知部分长者没有租赁到合适的过渡性居住房,搬迁工作组随即搭建了一组临时安置房,用于长者及身体不适的居民临时居住。

  在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下,银坑片区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随着银坑半岛(珠海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方案国际招标结果公布,届时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建成后,这项民生工程将惠及全市更多居民,实现还岸、还海、还景于民。

  开技能培训保居民就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构建大民生格局,为更多百姓办好事、谋幸福。

  今年5月,珠海高新区淇澳社区将“粤菜师傅”技能培训送进乡村,通过开展“粤菜师傅”短期技能培训班对社区居民进行免费培训,并提供“培训—考证—就业”一站式服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要以唐家湾为核心资源,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开发若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活化古村资源,为居民幸福生活谋发展。”珠海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珠海高新区高标准打造会同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会同—那洲慢行绿道环线,目前已完成慢行绿道小环线7公里建设。同时,还将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白石街、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等5个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全长8.2公里的淇澳红色滨海之旅。

  关注大民生,办好微实事。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紧密结合“十大民生实事”“民生微实事”等,截至10月27日,该区向各界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640个,确定开展项目328个,已完成274个,涉及预算资金约1725万元,为百姓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故事

  百年古镇换新颜

  惠民工程解民忧

  漫步在唐家古镇大街小巷,古村的历史厚重感和高校相邻的现代感交融。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借助发展契机——将唐家古镇打造成为“国家高新区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古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以前这里的路一下雨就容易积水,每次打伞走回家,鞋裤都能湿一大半。”在古镇生活10余年的李明说,唐家古镇早年雨水管网不太完善,一旦发生连续降雨或暴雨,古镇就会发生内涝。

  针对这一问题,珠海高新区通过完善给水管道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系统解决了古镇的排水内涝问题。同时,为进一步焕新古镇风貌,还通过系列整治工程,使唐家古镇逐步摆脱城中村旧貌,广受游客和群众好评。

  在促进古镇活化发展中,珠海高新区还从规划提升上继续发力,建设以唐家湾历史文化为主题,集展示、教育、研究于一体的唐家湾博物馆,打造古镇文化品牌。

  履职清单

  截至10月27日,该区向各界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640个,确定开展项目328个,已完成274个,涉及预算资金约1725万元。

  聚焦高新区产业发展,区管委会牵头对高新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17场次,走访企业100多次,收集产业发展相关意见建议125条。

  主动作为关注企业发展难题,连续多次组织高新区企业赴外地高校引才,提供应届毕业生岗位5405个,有效缓解区内企业人才匮乏问题,为80家(次)重点产业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时间由去年的1个工作日压缩到0.5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5%。

  (摘自2021-11-08《南方日报》第AT28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