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全面深化改革挺进纵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之策:探路尖兵如何再立潮头

  入夜,位于珠海高新区的港湾1号科创园灯火通明。距离港湾1号数十公里,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一栋栋甲级写字楼里,也不时传出热烈的讨论声。

  发展经济、深化改革,让更多追梦者在珠海有了奔头,点燃创业创新激情。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响,珠海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引进各类人才5.6万名、创新创业团队22个。

  这是改革带来的活力与动力。近年来,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珠海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市场化改革蹄疾步稳,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珠澳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改革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珠海市民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敢闯敢试的珠海经济特区,以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当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珠海深化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如何以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总牵引,重燃改革激情、继续勇立潮头,成为摆在珠海面前的命题。

  经济特区再燃改革激情

  改革与开放,是特区珠海的根和魂。

  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到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珠海一直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先行探索,敢于吃第一个螃蟹。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珠海先后制定52件地方性法规填补全国立法空白。

  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过去十年,珠海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

  十年前,珠海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体,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为两翼,系统改革、协调互动,让“一体两翼”的珠海式改革展翅而飞。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处在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又再度燃起改革激情。

  近年,珠海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准确把握珠海的新地位、新方位、新定位,相继统筹推进数十项改革举措。去年,珠海着力推进“1+1+10”方面46项改革举措,涵盖珠澳合作开发横琴、重大突发疫情防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及其余10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致力做好“十三五”改革收官之作和“十四五”规划奠定之作。

  今年,迈入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珠海谋划出台《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1年工作要点》,推动“1+1+5”方面60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第一个“1”,是加快建设“深合区”,争取中央授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第二个“1”,是全力以赴推动落实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各项改革任务;“5”则是以“五个围绕”的新要求,深化五个领域重点改革,即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围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改革。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当前珠海的改革,是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着力高标准建设新珠海、高质量发展新经济、高效能创造新生活的改革举措。”珠海市委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改革历程中,珠海一如既往注重突出政治站位,凸显使命担当;突出创造引领,打造改革品牌;突出发展所需,优化制度安排;突出民心所向,排解民生之急;突出试点先行,勇当开路先锋;突出深改有谱,鼎力落实有序。

  改革的浪潮不息,发展的脚步不止。全面深改路上,珠海正加速前行。

  闯入深水区的“爬坡过坎”

  喜人的成绩镌刻了珠海的发展印记,而新的困难、新的挑战也正等待勇敢者的攻坚。

  历经40余年发展,当前,珠海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法律制度欠完备……无不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信心。

  “所谓深水区,我的理解是,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珠海肩负的担子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重,背负的责任更大。”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认为,珠海当下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障碍逐步增多,如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遇到的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缺失、激发双创活力中科技项目孵化和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等,均是眼下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城市能级量级不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掣肘,也值得探讨。城市能级量级,反映的是该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代表了一座城市对域外人才的吸引力。周林生指出,目前珠海与周边城市对比,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如何提升城市能级量级,珠海仍需下苦功。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陈广汉则认为,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如何以公平正义凝聚改革共识,以坚定决心突破利益藩篱,更值得思考。“如改革开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污染之‘殇’。一路走来,珠海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态定力,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未来,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如何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陈广汉抛出了疑虑。

  “此外,还有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深化改革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等。立与废、取与舍,都值得城市改革者深思。”陈广汉补充,以法律问题为例,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好决定性作用,必须依靠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驾护航。珠海在特区立法领域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自主权,应进一步承担改革“先行军”的角色,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制度创新经验。

  勇闯深水区,珠海仍“大有可为”。

  明晰方向多领域突围

  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但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珠海从未在风险面前低过头、在挑战面前后退。主动拆掉困扰改革的藩篱、拔去阻挠开放的路障,阔步向前,是珠海的必然选择。

  随着今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正式挂牌,珠海迎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珠海如何深化改革开放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应在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中起先锋引领作用。”陈广汉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聚焦港澳所需、横琴所能,在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助推珠海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

  在他看来,未来随着合作区的进一步建设,涉港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必将于珠港澳三地更加便捷、高效地流动。把握合作区建设机遇,珠海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事实上,这与珠海的已有思路不谋而合。在珠海的规划中,下一步,将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引领,前瞻谋划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具体而言,珠海将围绕推动澳珠极点规划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积极探索争取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学习借鉴中央支持浦东、深圳、雄安、海南等地区的政策,争取中央和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珠海更多自主权,扩大改革探索空间;同时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创新,争取更多改革纳入国家和省重要改革试点项目大盘子,努力打造在全省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品牌。

  与此同时,如何紧扣高质量发展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珠海也有了初步的蓝图。

  深化市场化改革,未来,珠海将进一步谋划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强化社会治理,珠海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各层次群体住房需求等。

  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珠海还将加快打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生态友好型城市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强城市规划“留白”,从产业、城市、社会公平、文化等维度建立青年生活就业创业需求快速响应机制。

  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法治就要保障到什么阶段。关于法治保障,下一步,珠海将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港澳规则衔接和联通融通贯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立法,保障各项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实行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提升开放平台的带动功能;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改革方案,即将陆续细化、发布,把特区改革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对话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两化”经济特区

  南方日报: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为目标,珠海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发力?

  周林生:改革开放40余年,珠海经济特区在打造民生幸福城市、生态文明都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

  这次省委、省政府的《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要求珠海把打造“两化”经济特区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五大战略定位剑指现代化国际化。

  我认为,首先,珠海必须更加重视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不断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的协同融合发展。同时,珠海应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精简行政机构、深化政务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在国际化特区建设方面,珠海承担着服务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更高水平、更全方位的城市开放,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领域与国际规则加快对接与协调,将决定珠海能否发挥出应有的历史作用。而在上述领域,珠海显然还有着很大的发力空间。

  南方日报:当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您认为,珠海推进改革往纵深发展,遇到了什么困难?

  周林生:我认为珠海当下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困难更多、更重了。当前,珠海的工业制造能力、科技研发水平、金融机构实力都还有待加强。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极点城市之一,理应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但目前珠海与周边城市例如澳门、江门、顺德等基本上还属于同频发展。以珠海目前的城市体量、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如何去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珠海确实已经到了深水区。

  南方日报:珠海深化市场化改革,您有何建议?

  周林生:珠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说一个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所花的时长、税务办理方不方便、银行贷款容不容易,有没有各种各样的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政府的产业投资引导,在营运的过程中,遇到的水、电、招工难问题,会不会有技术平台来帮助整个企业……珠海目前的不足之处,我认为是金融政策的支撑仍为欠缺。此外,人才公寓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学校等教育资源也需进一步完善,政府相关部门需再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数读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5%

  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珠海接入省一体机平台的政务服务终端机共701台,政务服务银行自助终端上线120多项政务服务。珠海市企业登记时间由2020年的1个工作日压缩到0.5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5%。

  公共数据资源治理方面,累计归集各行业共70多个部门12亿多条数据,已建数据资源目录5000多个,累计开放全市40多个部门的500多个数据集,推出了50多个创新应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珠海市共有10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医保、补充医保和“大爱无疆”一站式联网结算;15家慈善机构在珠海市设立了5个慈善赠药点,赠药品种达43种。

  法治保障方面,目前珠海市司法局智慧平台已安全稳定运行近一年,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总量23.4万余次。

  (摘自2021-11-26《南方日报》第AT10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