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正确识别信用误区吗

  提起信用记录,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而作为“经济身份证”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它渗透到每个人的每一项重大经济活动中。虽然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但是对信用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范围、以及流传的一些误区都不甚了解。

  信用报告包含了五类信息的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居住、职业等信息;借贷信息,这是五类信息中最为核心的信息;非金融负债信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公共信息,包括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查询信息即过去两年内何人何时何因查询过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个人信用良好与否的标志,信用报告可用于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如果一个人信用报告记录良好,可快速获得贷款、信用卡甚至享受到贷款的低利率。如果信用记录有瑕疵,个人申请贷款和信用卡就会较为困难。除此之外,个人信用还与购买保险、找工作、政府福利待遇的发放密切相关。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信用报告,在社会中寸步难行。

  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的人说:“我的信用卡有一次逾期记录,是不是我未来再找银行贷款都很难申请下来?”“我每次都会在还款日前二十天就提前还款,为什么我的信用等级不能提高呢?”这些广为流传的信用误区让许多人对个人信用和信用报告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次失信,终生记录”“提前还款可以提高信用等级”“逾期就会加入信用中心的‘黑名单’”“信用报告一定为正确无误”这几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是流传的信用误区。

  首先,“一次失信,终生记录”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不良借款记录,信用记录一般自借款人还清欠款之日起保留5年,5年后删除。在此期间,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情况特殊,还可在信用报告中做出说明,供使用报告的人参考。因此并不是出现一次失信行为就会终生背负“失信”的记录。其次,提前还款不代表信誉高,按时还款也未必不会有逾期记录。提前还款不仅不能帮助借款人提高信用等级甚至还会影响信用记录,放贷机构把提前还款信息报送征信系统,展现在“特殊交易”中,从合同约定的角度看,提前还款是一种违约行为,因此提前还款不一定等于还款能力强、信用好。按时还款也可能会有逾期记录,主要是由还款方式不同造成的。借款人必须要按合同约定的日期、方式、金额,把当期应还款金额转至合同约定的还款账户,才算还款成功。跨行还款、一行多户、中介代还等还款方式容易造成逾期。还款日如果恰逢节假日,可能因为延迟到款时间而导致逾期,需格外小心。再次,信用中心并没有“黑名单”。许多人过于担心自己的信用记录,认为有失信行为就会被列入信用中心的“黑名单”。其实,信用中心既没有“黑名单”,也不会在信用报告中将记录评定为“不良”或者“良好”,更不会区分“善意”欠款与“恶意”欠款,只会客观记录。我们平时说的“黑名单”通常是银行对申卡人资质的一种评判。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