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要,高新笃行。在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民生微实事项目“护老系列”正助力为社区长者构建可以安心颐养天年的美好家园……
相伴:老有所依
——老人照护项目,提升幸福指数。北沙社区内长者众多,其中有40余名残疾、独居、空巢等特殊老人。为了进一步满足特殊老人们的需求,北沙社区通过“关爱高龄、空巢、困难、失能老人项目”项目开展了健康讲堂、入户体检、义剪等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上门为残疾长者进行《居家评估表》调查并提供专业的居家康复服务,从而提高社区长者的生活幸福指数。
——暖心行动 守护失能老人。“有了电动轮椅,以后独自出门方便多了”会同社区失能老人甘爷爷高兴地说。为让辖区失能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通过“情暖会同”关怀服务项目,为社区21名弱势群体和失能老人提供走访慰问、建档立卡、康复护理、生活照料、谈心陪护等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惠民、安民、暖民效应,服务达2000人次。
——怡养家园,关怀服务。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温暖了老人们。正逢秋季天气转凉,这天,珠海高新区民生微实事项目“鸡山社区2022年‘怡养家园’关怀服务”的志愿者们将一碗碗做好的饺子送到各位老人家中,并与老人亲切交谈、为他们打扫屋子。项目已是第二年度为35名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心灵陪伴服务,“比亲女儿还亲”也是长者们见人常提起的话。
无忧:老有所安
——增加便民石凳,老人候车更安全。“多了这几张石凳,以后候车再也不用坐路边了。”一些在金鼎市场公交站等车的老年居民惊喜地发现:鲜有空位的公交站后多了9条带靠背的石椅。这是金峰社区不到一周时间便落实完成的“微改造”——将公交站路旁的石盖板和废弃排水渠改造为便民石凳,为老人们遛弯出行提供歇脚喘息之处,也解决了候车安全问题。
——反诈防骗 守护幸福晚年。“太可怕了,接个电话一定要小心!”“不要告诉别人验证码!”北沙“社区学院”项目开展的全民反诈电信安全观影活动过后,北沙长者们被深深触动,表示不会再让“一通电话,毁人一生”。
北沙“社区学院”项目自开展以来,以卢公祠为阵地,结合社区地方特色、不同年龄层次居民需求,逐步完善教育课程,如针对长者们开展健康养生、反诈安全等教育,对提升长者们安全意识和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活:老有所学
——太极拳八段锦,健康锻炼蔚然成风。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强身健体、怡养性情,深受大家的喜爱。宁堂、东岸、唐乐社区均开展了太极拳和八段锦兴趣班,使广大中老年人有了一个老有所学的生活圈子,更丰富了居民在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长者们迎着朝阳,晨起锻炼,活力满满。在绿荫环绕中、蓝天白云间,吐纳呼吸,悠游自在。不一样的风景,一样的快乐。项目进一步密切了邻里关系,促进了社区共融。
——多彩活动 扮靓晚年生活。“扮靓银发 爱满空巢”--东岸社区暖心关爱老人行动项目的实施,为老年群体带来了新的期盼。手工、讲座、运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充实了老人的日常生活,为长者们带来乐趣。一串手作串珠手链,一份亲手裱花的蛋糕,一副多彩的水彩画,一颗小树盆栽、一次趣味运动会……仿佛有趣人生才刚刚开始。
互助:老有所为
项目志愿者培训并宣誓承诺
——宝刀未老,参与弱势群体帮扶服务。第二年度开展的前环社区弱势群体服务项目,通过“分类分层”帮扶70余名特殊困难对象,探索确立社工、照护人员与志愿者三大角色在服务上的分工合作。60-66岁年龄长者志愿者中,有2名研究生学历及3名大学学历、1名高中学历,为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贡献者自己的微薄力量。
“同心同行,情系高新”后环社区港澳居民联络站服务项目
——同心同行,情系高新。“我记得以前在家里,吃完晚饭都会泡茶聊天,那种感觉真是让人怀念呀。”一位后环社区港澳长者在茶话会上说到。后环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发挥港澳居民“联络站”的作用,搭建港澳同胞与内地居民沟通桥梁,找准共通之处、深挖需求,举办茶艺交流会、中秋花灯制作、猜灯谜、普法讲座等活动,进一步为港澳居民在珠海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港澳长者们从联络站活动中获得归属感,并自我服务社区,参与志愿活动,也间接培育出一批港澳志愿者,增进了港澳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将温暖爱心传递在社区间。
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让长者无惧变老。珠海高新区民生微实事从细微小事用心温暖长者,提供老有所依的港湾、老有所为的阵地、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学的课堂,助力社区养老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