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早上,来自澳门的创业者陈琦威匆匆走进位于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的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2015年11月,他在珠海成立珠海市无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船用电子设备项目的研发。今年5月,他将公司搬到了这里。
对陈琦威来说,选择到高新区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这里离澳门很近,对澳门企业免租5年,还靠近几家高校,容易招人。”
当天,华澳健康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花风风火火地来到南方软件园,一头扎进了新项目的研发。今年10月,这个澳门大学的博士带着她的项目“现代中药创新剂型 ——固液胶囊系列产品研发”参加了今年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获得初创组二等奖后,就选择留在这里创业。“高新区有很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对我们初创企业帮助很大。现在国家重视大湾区建设,出台了各种利好政策,我相信高新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她说,“跟我一起参赛的澳门项目也入驻高新区了。”
的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作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主阵地、主平台的高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像陈琦威和罗花这样的澳门人和澳门企业,前来寻找创新创业机会。据统计,目前高新区已引进、培育港澳创新创业项目共52个,其中来自澳门的项目有18个。
为推动更多港澳青年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更多港澳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转化,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加强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汇聚港澳地区和海内外创新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与港澳创新合作
“我们在高新区专门拿出了6000平方米的一栋楼,作为高新区和香港澳门相关科技成果落地的一个转化基地,香港澳门的创新创业团队,只要花1元钱就可以进驻创业空间。”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苏虎介绍说,高新区在“港湾1号”科创园内设立了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港澳人才“1元创业空间”。
为充分发挥高新区港澳创新载体和政策优势,高新区推出《高新区加强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暂行规定》,以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吸引更多港澳优质项目在高新区孵化,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能力。
根据《规定》,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对200平方米以内的租赁面积每年只收取1元租金,香港企业可享受3年的房租优惠政策,澳门企业可享受5年;对落户高新区的港澳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按照港澳奖励资金给予1:1、最高50万元的配套支持;对落户辖区的港澳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资助;符合天使投资相关规定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扶持等。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仅有“1元创业空间”,还提供商事登记、共享设施等专业服务,积极承接港澳优质项目。
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高新区(离岸创新中心)已接洽港澳产业投资和创新创业类项目131个。截至2019年11月底,高新区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引进23个项目,其中澳门项目8个,涵盖软件、IC设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高新区重点发展领域。
为做好对落户高新区的港澳创新创业项目启动资金资助,以及获港澳地区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港澳项目配套扶持资金工作,高新区现正起草《珠海高新区港澳创新创业项目启动资金资助及港澳地区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奖励配套实施细则》和《珠海(国家)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奖励资金申报细则》。同时,高新区内其他政策也一并向港澳企业和人才开放,不断完善适宜港澳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加强与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高新区早在2017年起就聘请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10位专家为区科技顾问,定期举办交流对接活动,促进港澳创新要素对接。
与澳门协同创新是高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抓手。高新区与澳门大学共建平行孵化器,打造人才交互培养与异地项目孵化的战略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澳门优质创新资源和创业项目,与高新区主导产业有效对接,促进科技资源的合作共享。目前,高新区正与澳门大学对接挂牌事宜,引进的项目中澳门大学洋煦生物项目、南鲲无人船项目已入驻区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澳门大学圈宝网络项目已入驻高盛科技园。
此外,高新区还与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合作,并计划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两地的资源,为澳门及高新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多元化配套设施及孵化服务。
高新区支持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数据分析及协同计算实验室共建“珠海中科DACC实验室”,就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的结合等领域进行联合研发、数据共享并进行产业化应用,预计2019年年底完成前期规划与注册。目前,双方已初步建立“中科-澳大数据分析与协同计算实验室”与“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并签订“共同申报国家相关课题”协议。
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还共同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已有澳门大学博士3名、硕士1名。双方已初步开始进行可穿戴医疗器械的深入研究、医疗数据分析以及其他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等相关项目课题的开展与探讨。此外,珠海中科先进院、澳门大学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于6月签署《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就“可穿戴人工胰腺系统的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共同申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部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科研资助项目”,目前此项目已完成申报材料递交。10月珠海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联合申报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申报材料的提交。
高新区还积极推动欧比特公司与澳门科大合作建立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展空间大数据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该研究院被正式命名为“珠海市普兰尼斯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目前已投入运营。
培育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支持港澳人才入驻
为支持和吸引港澳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高新区积极落实好市英才计划和区凤凰计划,打造人才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鼓励港澳学生进入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
双博基地针对港澳青年人才设立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专区,不断集聚港澳创新资源,促进内地与港澳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该基地一期主体工程已于今年8月15日完成代建工程的使用移交,目前正按照边建设、边运营、边招商原则,持续推进园区整体优化工程和博士博士后项目招商工作,现已引进丰实科技等项目12个。
高新区还通过举办“港澳科技创新交流座会”“大湾区科技创新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对符合市区人才引进条件的,安排入住高新区人才公寓,并可申请购置共有产权住房;鼓励落户高新区的港澳优质项目申报珠海市留学人员创业项目,以及省、市、区各级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按高新区相关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此外,高新区对港澳人才给予个税补贴、住房支持;新引进的港澳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年龄在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放宽5岁;对港澳高校学生在辖区实习给予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的生活补贴。
今年,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为吸引更多港澳项目参赛,特地在比赛中融入更多港澳元素,还首次在澳门设分赛点征集优质项目,宣传高新区最新的港澳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结果相当不俗,4个获奖项目中有3个是澳门项目,目前固液胶囊和超低功耗蓝牙两个项目已落户高新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联合港澳高校开展“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搭建港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内地与港澳科技创新资源,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创新合作提供动力和支撑。
加强与澳门文化交流合作
珠海高新区和澳门同宗同源,同属香山文化圈。澳门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新区和澳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协同的发展环境。
目前,珠海高新区和澳门正在整合两地研究成果,编印“唐家湾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为充分发挥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与高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今年3月高新区邀请澳门科技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唐廷枢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林广志共同研究讨论珠海、澳门文献整理及出版合作、唐家湾文化挖掘、整理与研究事宜,制定了《“唐家历史文化丛书”编撰及出版工作方案》,以进一步推进唐家湾研究,深入发掘珠海传统历史文化基因,彰显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作用。10月,高新区又组织澳科大社文所、珠海市唐廷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召开丛书编务会议,研究讨论丛书编撰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标,计划在2021年7月前出版《唐家湾古建筑艺术》《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先驱唐廷枢》《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苏兆征》《唐家湾文物保护利用笔记》《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唐家湾碑刻集》等6本书籍。
高新区还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推进唐家湾博物馆建设。唐家湾博物馆选址瑞芝唐公祠及原唐家中学学生宿舍楼,由澳门科技大学提供唐家湾博物馆内容、展陈和运营建议,依托澳门科技大学社科机构研究成果,在澳门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类学院专家、教授团队指导下,完成唐家湾博物馆建设。目前已完成清退周边商铺拆除工作,正在开展设计、可研报告审批等前期工作,预计12月25日完成施工图设计。
此外,高新区还组织相关人员到澳门考察学习澳门博物馆、鲁班先师木工艺博物馆等,学习澳门文博场馆先进管理经验,交流以文博场馆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线路打造事宜,提升高新区旅游服务水平。
“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
获奖澳门项目
(摘自2019-12-20《珠海特区报》第T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