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碧道建设有何特色?碧道有何作用?12月15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举行碧道建设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
珠海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称,珠海设定了近、中、远三个时期的碧道建设任务目标,2020年度要完成32.16公里碧道建设;2022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220.9公里碧道建设;2025年要累计完成碧道建设261.8公里,并计划在2035年高标准打造碧道589.3公里,形成“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总体布局。
目前,珠海确定了香洲区香山湖、金湾区三灶湾海堤、二号主排河、红旗河、斗门区黄杨河、高新区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高栏港区连湾涌等8个市级碧道试点,目前推进顺利,其中7个碧道试点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进一步按照省河长办工作要求,做好碧道VI系统及导向标识设置和建后运行管护工作,将以点带面推动珠海全市碧道建设工作。
碧道为河湖治理3.0版本
碧道和绿道有什么差别?梁杰明称,碧道可以理解为是由广东省总结的继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让广东河更美”之后更高阶段的河湖治理3.0版本,其具备多种功能的特点,在内容上也兼具自然属性及经济社会属性。虽然绿道和碧道两者都强调廊道的概念,但两者互有区别,“从概念上看,绿道是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碧道则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从对象上看,绿道是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陆上景观线路,而碧道则是以水为主线、依水而建的生态廊道;从侧重点看,绿道强调的是绿地系统的连接性,而碧道强调的是以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为基础统筹蓝、绿、红三线建设布局;从数量及功能上看,绿道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游憩以及社会价值,而单条碧道也能发挥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以及经济价值,同时兼顾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貌的功能。”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减少生活污染是改善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目前,珠海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达93.51万吨/日。201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96.62%,预计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在95%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珠海全市累计建成排水管网5585公里,其中污水管网2015公里,雨水管渠2940公里,雨污合流管渠630公里。
梁杰明认为,通过全面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还有其他各项水污染防治攻坚措施的落实,珠海市水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推动珠海市碧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碧道建设将与旅游相结合
由于碧道建设带来“水清、岸绿、景美”,在挖掘旅游元素,打造水文化旅游精品方面,珠海市文体旅游部门做了不少探索,利用碧道优美的环境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扩大珠海的旅游影响力。如在前山河畔碧道举办2020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佳良杯”钓鱼大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钓友参与;以横琴新区“天沐河+芒洲湿地段”省级碧道试点为依托,举办“名校赛艇邀请赛”(预赛)、骑行等赛事活动,让“泛舟天沐”和天沐河生态碧道休闲旅游带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闪亮新名片。另外,珠海推出传统水文化民俗活动和系列以水文化为题材的旅游线路,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精品。不仅如此,珠海还利用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整合开发,提升珠海市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据悉,接下来,珠海将持续高位推进碧道建设工作,并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借助河长制平台,联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城管等有关部门,指导珠海市碧道项目建设和配套提升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碧道建设目标。此外,珠海将因地制宜推动碧道建设百花齐放,持续改善水环境,建设幸福河湖。
(摘自2020-12-16《羊城晚报》第ZX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