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珠海高新区的产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开盘仪式上,人头攒动。不久前,珠海出台人才住房新政,提出人才住房租金和售价可享同类商品住房60%和50%的优惠,政策广受关注。
当前,珠海正全力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发展环境。吸引青年人才扎根珠海,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是引才留才的重要一笔,也考验着施政者的思路。秉承先行先试精神的特区珠海,2014年珠海高新区便出台文件率先探索,2016年在全市落地首个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
五年间,珠海高新区连续推出3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1149套房源,助300多家高新企业吸纳人才、留住人才。从区域探索到市级政策靴子落地,展现出这座城市大力引才聚才发展产业的决心,也是广东在探索人才安居议题中的样本。
探索 首次将人才激励与共有产权房制度相融合
“珠海要在抑制投资投机型需求和做好住房保障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持续增强对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对珠海引才聚才工程如是建议。
事实上,探索“让人才安居、为人才筑巢”,珠海走在了前列。2014年,住建部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黄石、淮安6个城市作为首批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共有产权房是指个人与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拥有产权的住房。
“从那时起,我们先后到这些试点城市作调研,并收集这些城市在共有产权房领域所做出的探索经验。”高新建投下属安居公司副总经理宋粤东介绍,试点城市大多将共有产权房作为一个保障性政策,主要为一些生活条件比较一般的群众提供政策福利。
聚焦珠海高新区发展实际情况,共有产权房应该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个想法为后来的政策创新埋下了伏笔。“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区发展根基,要为产业发展积蓄动能就要吸引大量的产业人才。”宋粤东说。
为产业引人、让人才安居。珠海高新区首次将产业人才与共有产权房制度相结合,把以前“兜底”保障性质的住房,转变为激励人才、奖励人才来珠发展的红利。2015年,该区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相关政策正式落地,使得企业招才引智拥有了更有竞争力的砝码。
2016年底,珠海高新区首个人才共有产权住房项目落地,当天百余家辖区企业产业人才选到心仪房源。这也意味着,珠海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目的是让人才在这里寻找到家的归属感,心无旁骛地为事业奋斗。”宋粤东介绍,目前高新区内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均考虑了青年人才的切实需求,构筑了集住宅、商业、园林、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生活圈。
“辖区企业非常自豪这里有这么好的人才政策。”长园电力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卢女士表示,向应聘者推介高新区共有产权房住房政策时,很能激发对产业人才的“吸睛”效应。
共有产权房制度在珠海的创新实施,让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增加了新的生机活力。
成效 人才共有产权房试点经验实现品牌推广
从世界四大湾区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比重偏低,人才集聚要求迫切。聚集高端人才,居住是个难题。广东正通过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货币安置等住房政策共同构成大湾区多层次产业人才住房体系,吸引和留住人才。
珠海高新区产业人才住房政策落地实施后,成功吸引了广州、深圳、中山省内其他地市的学习借鉴。2019年,共有产权住房被列入了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是将进一步推广的信号。
五年来,该政策为辖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2016年底以来,千余个人才家庭在人才共有产权房制度助推下,扎根珠海高新区,安家珠海。
“虽然这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历程,但回看过去几年的引才实效,让我们感觉正是珠海高新区拥抱人才的开放态度,才能推动这项先行先试的政策实现快速落地、迭代升级。”宋粤东说。
实际上,推动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制度落地,随之衍生的人才评价、产权份额、上市流转、购房贷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衔接或调整,都考验着施政者的智慧与耐心。
“回归初衷当然还是希望能够真正招引到合适人才,为这些人才留在这里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珠海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可能只能在更远的地方购房,通勤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太高了。”就职于健帆生物的蔡先生是共有产权房项目的受益者,从租住一室一厅的人才公寓到拥有自己的房子,他说,“更多的是心态的变化。跟家人孩子住在一起感觉更安心了,对高新区的归属感也更强烈了。”
除共有产权房外,高新区还为青年人才提供租赁型人才住房,目前可满足辖区约2700位人才的短期居住需求。以人才租房补贴、人才租赁型住房、人才共有产权住房等多措并举的方式,珠海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有利于各阶段青年人才发展的人才安居生态体系。
人才涌入为珠海高新区发展持续注入动力。5年间,珠海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升至第19名,“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从1902亿元上升至3475亿元,实现经济发展“加速度”。
升级 全面推进人才住房为青春之城注入活力
“年轻人选择在哪座城市发展,不仅看那里是否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还要有适宜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说,珠海要加大人才住房供给量,让更多年轻人实现住房自由。
上个月,《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新政提出,珠海市人才可享受人才住房租金和售价按同区域同类型品质市场商品住房的60%和50%优惠。符合“珠海英才计划”类别的人才、港澳优秀人才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人才均有资格申报,人才住房分配分别面向个人和单位配租配售。
这意味着,珠海高新区顺利完成人才共有产权房试点工作,未来在珠海市将实施覆盖更广人才范围的住房保障,全力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发展环境,推动珠海加快建设“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首个适用于《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的项目也位于珠海高新区,是全市首个“四型发展环境”示范社区的人才住房项目。它集结科创园、人才住宅、人才公寓、幼儿园、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为一体,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
“在这里,科创园将为人才提供就业创业的场所;人才住房、幼儿园、邻里中心等可以为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开发单位高新建投公司总经理潘峰说。
“三年后,这个社区预计可以为4000—5000余名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在社区里就能同时实现安居和乐业。”潘峰介绍,社区将释放2610套人才住房及1140套人才租赁住房,以高质量的社区生活模式让青年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
从区域率先试点到市级优化升级,从让人才安居到让人才拥有高质量社区生活,可以看到,珠海正以更开放、积极、进取的姿态,在打赢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实现新作为。
(摘自2021-12-16《南方日报》第ZC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