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平安校园”建设新举措,推进“区校合作”再深化,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近日,高新区首个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挂牌成立。
创新机制
校园矛盾不出校
该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名为“调调有约”工作室,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求是楼。据介绍,“调调有约”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约”即提出商量或要约,表示依托调解室为学生搭建一个说事、议事的平台,形成“有事好商量”的友好氛围;另一方面,“调调有约”与“条条有约”谐音,意为一切工作要基于法律条文,在双方的协调之下达成共同的约定。
“成立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是高新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新举措,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实践。”高新区综合治理局副局长吕建伟表示,高新区拥有4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超过7万人,然而近年来校园矛盾诉求日趋多样,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调调有约”工作室的设立弥补了高新区在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的空白,成为预防化解校园矛盾纠纷的“前哨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姜铁均表示,希望北理珠法学院师生合力践行“明法笃行”的校训,在高新区唐家湾镇司法所的支持下,使“调调有约”工作室充分发挥作用,让高校“矛盾不上交、矛盾不出校”。
区校合作 构筑平安校园
据了解,为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调有约”工作室从三个方面实践了具有高新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
一方面,突出“区校合作”再深化,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工作室通过“政府支持、学校组织、多方参与”的模式,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进校园,形成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圆点,辐射周边3所高校的法律“保护圈”。依托已成立的“法治先锋”公共法律服务联盟,遴选一批热心调解工作、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同辈调解员,针对校园多发频发的情感类、经济类纠纷,第一时间展开矛盾疏导工作。
第二方面,强化“多员共治”解纠纷,筑牢平安校园第一道防线。工作室制定同辈调解员工作制度,以授聘同辈调解员为主力,充分发挥大学生调解员与高校同龄人之间沟通、共情的优势,让其成为校园矛盾纠纷的“解铃人”。集聚辖区资源,探索形成“同辈调解员主疏+高校专业教师指导+司法所骨干调解员辅助+村居法律顾问把关+辖区民警护航”的“多员共治”校园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
第三方面,开展“送法进校育未来”活动,营造校园良好法治文化氛围。工作室设有法律图书角,调解过程中可随时查阅法律法规。大学生既是“调解员”,也是“宣传员”,将普法工作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此外,工作室还会通过法律咨询、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求职就业、电信诈骗、信用贷款等热点问题进行普及宣传,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并汇编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案例手册,为学生提供法律“参考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法治思维。
立体化大调解
助推平安建设
当前,高新区已建成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圆心、两个驻派出所调解窗口为主线、18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切面、“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和“调调有约”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为据点的立体化“大调解”工作格局,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拉起一道“隐形屏障”,进一步推动法治高新、平安高新建设。
据统计,高新区2021年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88宗,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成功调解1083宗,调解成功率99.54%,协议履行率100%。
(摘自2022-01-06《珠江晚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