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年建设,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24公里,横跨伶仃洋,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画上了关键一横,翻开了“大桥经济”新篇章,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作为连接深圳与中山的重要纽带,深中通道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通道,更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的战略要道。珠海高新区作为融通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的重要交会地,距离深中通道落脚点仅20公里,未来可借势“大桥经济”,进一步推动珠海高新区与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产业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关注珠海高新区。结合珠江口东西两岸区域发展的客观情况,高新区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形成“虹吸效应”。
高新区国有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历史契机,坚持立足实际,围绕抓好招商引资、文商旅发展、优化投资策略、增强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位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深中通道“后半篇文章”,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开展产业链条精准招商
深中大桥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一小时生活圈”,释放出更快速度、更大流量、更高效率的资源流通能力,为高新区的企业发展带来更多信息流、资金流的便利。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一轮产业转移趋势,发挥我们产业空间基础、科教资源等优势,将大湾区东岸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高地,共同探索建立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在招商策略方面,一是全力开展产业链条精准招商,建立细分产业龙头企业清单、强链补链拓链清单;二是加强与深圳企业互动,实现深圳研发-珠海生产的产业合作方式,促进深圳创新技术在珠海高新区的应用;三是推动与深圳产业资源渠道尤其是国企的合作,打造深珠合作产业园标杆项目。
二、进一步提升高新区产业园区优势
为更好地承接深圳产业外溢资源,高新区需进一步提升自身优势。一是充分发挥充足的产业载体空间优势,区属国企深耕产业园建设运营赛道,陆续打造了从 1 号到 10 号的港湾系列产业园区、加速基地园区,预计到 2025 年建成运营产业项目总建面约 350 万平方米,预留了充足的产业空间“虚位以待”好项目。二是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高新区以连片开发的形式逐步实现城市级配套运营,打造产业园、人才住房、人才公寓、幼儿园、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优质社区,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能满足员工企业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需求,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圈。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平台优势。比如港湾 8 号大湾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建设五大产业平台,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研发到上市,包含产学研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CRO&CDMO 平台、上市监管平台等,同时提供四大产业配套服务,全方位构建产业生态圈,包含产业促进服务、政企沟通服务、企业人才服务、企业运营服务等;港湾 5 号科创产业园重点围绕电子商务产业打造特色电商基地,建立“品牌+孵化+平台+服务”的电商培育与产业生态,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加速高新区智造产业全面升级。
三、积极优化产业投资策略
为了将有限资金集中投资于对产业发展具有关键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一是构建特色科技投资生态,注重“投早、投小、投科技”,形成良好的投资循环机制,支持初创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二是稳健扩大基金规模,经营好基金“朋友圈”,稳步扩大基金规模,实施“返投”与“引进”双重策略,实现资本与项目的双重激活;三是灵活运用专项基金,采用SPV专项基金模式,以更灵活的架构集中资源支持重点项目,提高投资效率和精准度。四是强化跨部门协作,与全市产业园、招商部门等部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对接,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持。五是出台更加全面、精准、有效的扶持措施,包括通过依托政府平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吸引更多的深圳企业进驻。
四、积极培育新型文商旅场景
深中通道开通后,高新区文商旅业有机会“向东取经”,对标更国际化打法,推动高新区从传统的文旅、购物消费向体验式、娱乐式、文化式消费转变。一是主动走出去,积极利用广州、深圳等较为开放发达的媒体环境,扩大半径、精准破圈。联动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等主流媒体及自媒体、融媒体、网红大V等线上渠道,刷屏推荐高新区,资讯涵盖政策宣推、文旅攻略、交通服务、人才服务、营销活动等最新动态,让深中两地潜在客户对“如何来高新吃喝玩乐”展开更全面了解,同时助力招商引资。二是立足本土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唐家古镇、会同集、南芒湾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创造差异主题、打造现象级IP。以造景、造戏、造市、造集、造节等多维手段,打造以唐家古镇为首的兼具历史文化与商贸先锋特性的消费场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及“中国近代史深度体验古镇”“文化科技融合文旅古镇”等。三是积极引入美食、商超等热点消费品牌,引入更多“黑珍珠、金梧桐”旗舰店及特色标杆品牌,打造更多珠海首店、湾区首店乃至全国首店,与深圳、中山共建“购物节品牌”,如联合中山举办“香山购物节”、联动深圳举办“深珠美食节”,双城乃至三城联合,把特色物产、惠民福利及品牌资源等双向(三向)打通,实现“跨城购”“跨城食”“跨城玩”,同时还可积极联动高新区各产业园区企业、合作企业加入其中,令产商充分融合。
五、依托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彰显城市品位
珠海高新区致力打造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美好城市环境,一是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市政综合管养工作提质增效。依托红花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绿美园艺植物体验馆等,延伸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服务链条,丰富“绿美高新研学线路图”脉络,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释放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二是积极绿色生态场景,如家庭农场、绿美阳台、城市菜地等;三是打造前环、HI ONE、南芒湾三大露营营地及香山悦公益书吧、巨川唐公祠香山悦书斋和粤韵堂等新型文化空间,让“绿色经济”催热当地住宿餐饮、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链,助力高新区实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