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社区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使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社区生活,珠海高新区后环社区联合各职能部门,整合居民、物业公司、大学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持续开展多样化垃圾分类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凝聚高校力量,传播低碳理念,“分”出活力
“您好,我们是后环社区志愿者,这是垃圾分类宣传单,请您看一下……” 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后环社区联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院党支部、中山大学大气科学院团委多次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居民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点,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的难题,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传播垃圾分类理念,促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后环社区以汇聚青春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成立中大后环星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在辖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让青年志愿者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真正地融入到服务群众的社会实践当中;同时,社区联动高校学子,动员青年力量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中,还能提升青年群体的低碳生活与垃圾分类意识,引领带动垃圾分类新风尚。目前,社区已开展了10次活动,服务人数超500人,赢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凝聚慈善力量,促进“两网融合”,“分”出价值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神经末梢”。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后环社区海怡湾畔小区联合慈济慈善基金会、发动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热心群众等主体组成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六上午在小区内开展可回收物收集活动,同时配合高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的趣味活动,多措并举提升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率。
据了解,该可回收物收集活动自2020年开始开展,活动每次收集到的各类可回收物达80至100斤,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130余次。志愿服务队会将在资源回收活动中收集到的可回收物卖钱,所得钱财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帮助社区的贫困家庭。居民们看似微小的举动,却汇聚了一股强大的爱心和环保力量。
海怡湾畔业主刘先生表示:“传播环保理念、帮助困难群众,做力所能及之事,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们感谢这些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由于他们的努力付出,小区环境也变得更美了。”
下一步,后环社区将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凝聚社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力量,使志愿工作常态化,长效运行,通过主题活动多形式、学校教育全覆盖、社会组织齐参与,号召更多居民行动起来,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氛围从绿色生活新时尚到全民参与的好习惯,探索出一条独具“后环”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