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普法教育进校园,4月25日,由珠海高新区综合治理局、珠海市礼和中学(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民商法律学院联合主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弘法精工服务队协办的“创意舞台,法律守候——中学生在生活中寻知识产权的答案”主题普法讲座在礼和中学成功举办。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分享与互动实践,为近300名师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聚焦前沿,深植法治精神
讲座围绕知识产权的核心议题展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民商法律学院吴尚儒教授以“知识产权初探”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基础概念。在“AI时代的创新与法律边界”环节,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算法版权等热点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的平衡,强调“创新成果需尊重、法律边界不可越”的核心价值。
贴近校园,激发实践热情
针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场景,活动特别设置“校园中的知识产权实践”与“青少年如何成为知识产权守护者”专题,指导学生们识别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吴教授通过分析学术论文引用规范、原创作品保护、网络信息转载等校园常见问题,呼吁学生尊重他人智力成果,自觉抵制侵权行为。现场还通过知识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掌握维权方法,强化“保护知识产权从我做起”的理念。就学生们提出“网络转载表情包会不会侵权”“用AI工具完成作业算不算原创”等问题,吴教授进行逐一解答,并呼吁学生们要“既做创新者,更做守法者”。来自初二的王同学表示:“以前觉得知识产权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知识产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多元共建,展望法治未来
活动尾声,吴教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未来展望,展示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创新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创想的盾牌。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更促使他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法治责任。下一步,高新区将联合更多高校及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展普法形式,为培育知法、守法、用法的未来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