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创新创业热潮涌 奋楫扬帆正当时 珠海高新区第九届“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自2015年至今,珠海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吸引超5000个海内外创业团队报名,兑现各级大赛奖金、政策扶持、投资资金超过7亿元,引进培育了普林芯驰、优微生物、洪启集成等一批优秀企业,已成为助推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菁牛汇”大赛将继续以“赛”为媒,助力科技和资本“无缝对接”,擦亮珠海高新区科创赛事品牌,厚植科技创新创业热土。

  双创热潮,奔涌珠海。11月3日,珠海高新区第九届“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启动仪式顺利举办,标志着本届大赛圆满收官,也见证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全新启动!

  历经8个多月的层层筛选,本届大赛于11月2日举行决赛路演。84个决赛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高校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企业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科创“后浪”竞逐

  涌动创新浪潮

  经过初赛、复赛等激烈角逐,84个项目成功从118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晋级决赛,涉及芯片、肿瘤创新药、激光机器人、新型储能、AI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

  11月1日,在紧张的决赛前,珠海高新区为参赛团队精心组织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双创之旅”考察活动。为提升参赛团队参观体验,珠海高新区特设产业线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专线、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3条特色考察专线,帮助参赛团队更好地感受珠海高新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走近高新、爱上高新,促成更多项目落户珠海高新区。

  11月2日决赛当天,入围项目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路演展示,最终评选出36个获奖项目。

  “新一代人机交互智能引领者项目”“肿瘤精准免疫诊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超高性能实时回弹补偿七轴联动激光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带主动保护的直流储能系统项目”“面向AI2.0的通用并行处理器芯片(GPU)及通用并行计算软件开发平台项目”分别摘得企业组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类、智能制造类、新型储能类和未来产业类一等奖;“三维空间高精度动捕数据实时映射与孪生引擎器项目”获得高校组一等奖。

  根据赛制,单个项目最高获奖奖励超600万元,其中现金奖励达100万元;获奖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可申请评定“珠海高新区青年优秀人才”荣誉;大赛还设置“创赛服务包”,优化赛事服务,提供包括1元创业、天使投资、助贷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奖励、产业奖励、人才安居房、创业辅导等多样赛事服务。

  “大赛工作人员很细心地帮忙对接各种比赛事项,让我们的参赛过程体验很丝滑!”高校组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陈妮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菁牛汇’这个平台非常好,参赛项目的行业体系非常完整。”陈妮桑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了解各行各业前沿发展方向,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服务再升级

  助“创新之花”结“产业之果”

  珠海高新区坚持以“赛”为媒,助力科技成果与资本“精准对接”。

  在大赛颁奖仪式上,珠海高新区与20家意向落户项目签约,并为意向落户企业颁发“金钥匙”,标志着珠海高新区将为企业打开创新创业之门,提供定制化落地服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和今年“菁牛汇”大赛共有10个参赛重点项目落户珠海高新区,正式融入珠海高新区发展大局。颁奖仪式上,珠海高新区同时为项目颁发“企业服务卡”,旨在全力做好大赛“后半篇文章”,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门受理、一站办理、一口反馈”的“保姆式”服务,全力护航企业落地开花。

  获得本届“菁牛汇”大赛企业组一等奖的海飞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久前正式落户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科创园。

  “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土壤很好。”谈及落户原因,海飞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天怡接受采访时坦言,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交流合作便利是吸引公司落地的一大原因。

  同时,珠海高新区的务实、专业、高效以及惜才爱才也让胡天怡印象深刻。“珠海高新区对企业的扶持和支持,让我们看到了珠海高新区对吸纳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团队的热情和诚意。”胡天怡表示,希望能与珠海高新区一起,在这片科创氛围浓厚、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扬帆起航,为珠海市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随后,由中共珠海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珠海高新区管委会、暨南大学联合举办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正式启动。珠海市、珠海高新区、高校形成创新创业服务强合力,旨在打造一个品牌——创训营服务品牌,打通粤港澳产业合作交流渠道;建设一个基地——以珠海高新区为载体,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合作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建立粤港澳人才服务对接机制,推动信息多方流动;落实多个服务——为来珠海市发展的粤港澳青年人才提供成长培训、人才定制服务等服务,助力粤港澳青年在珠海创新创业。

  据了解,创训营计划面向粤港澳地区创业青年举办3期活动,致力帮助其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项目品质、提升管理领导力和企业竞争力,搭建多要素参与、多主体互动的实践交流平台。

  大赛落下帷幕,科技金融服务步履不停。

  在随后举行的2023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第23期)“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金融对接专场上,10个“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参加路演推介,涵盖AI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环保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珠海高新区通过打造“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搭建创新创业者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打通科创项目与投融资间“最后一公里”,实现创业项目与投资人的零距离直面对话、专业切磋,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双向融合”。2022年11月至今,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已连续举办24期,邀请30位院士及专家作主题演讲,累计吸引17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项目参加路演,吸引近千名高校学者、企业家和投融资机构参与,推动51个项目落户珠海高新区,以“放眼世界的唐家湾”视野助力珠海高新区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成果路演和转化高地。

  实现五大提升

  办赛九载硕果累累

  珠海高新区第九届“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自今年2月28日启动以来,千余项目踊跃参赛,珠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四大赛区各具特色,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未来产业、新型储能五大领域。

  相比往届而言,本届大赛蓄力实现五大提升:项目数量显著提升,共1187个项目报名参赛,同比增长68%,其中企业组项目971个,同比增长117%;项目质量多方突破,博士及博士后项目339个,同比增长97%;专精特新、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高潜力企业项目230个,占比2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大赛共吸引了含港澳台留学生项目166个,同比增长472%;高校创新氛围显著激活,吸引了来自海内外45所高校参赛,参赛项目数达216个,同比增长32%;赛事品牌持续擦亮,大赛在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等地举办超10场“菁牛汇”品牌路演活动,吸引60多个地区项目团队参赛,珠海高新区外项目数高达844个,占比87%。

  自2015年至今,珠海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吸引超5000个海内外创业团队报名,兑现各级大赛奖金、政策扶持、投资资金超过7亿元,引进培育了普林芯驰、优微生物、洪启集成等一批优秀企业,已成为助推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珠海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将继续以‘赛’为媒,助力科技和资本‘无缝对接’,擦亮珠海高新区科创赛事品牌,厚植科技创新创业热土。”珠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凝聚科创“源动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赛事有句点,创新无止境。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海高新区集聚了4所高等院校及一批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载体等科创资源。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24家,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740家企业通过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当前,珠海高新区正全力构建“3+3+1”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双创生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强磁场”,以人才“引擎”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聚变。

  双创载体质效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拥有孵化载体1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1元创业空间”已扩展至4家国家级孵化器,珠海高新区“1元创业空间”备案总建筑面积超1.8万平方米。“高校联盟”已完成25家校友成员入盟。同时,珠海高新区推动双创惠企政策深入落实落细。今年,珠海高新区成长之翼助贷平台新增贷款348笔,贷款金额14.88亿元。

  此外,珠海高新区深挖、培育和利用好全高新区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交叉融合,打造“菁牛汇”“唐家湾全球科创路演中心”等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加快推动“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珠海基地落地,为优质科技项目在珠海高新区落地、开拓市场和投融资搭建桥梁,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继续优环境、强政策、拓载体、提服务,着力构建一流科创平台、培育一流科创人才、打造一流科创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成为珠海市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摘自2023-11-1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第09 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