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非遗“传统范”焕发“新活力” 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

  以前,提到“非遗”,有些人会觉得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了非遗传承和传播的队伍中,他们苦练技艺,和非遗“双向奔赴”,在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近年来,珠海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等方式,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参与。其中,有粤剧、醒狮、沙田民歌、三灶鹤舞等非遗项目,颇受青少年青睐。

  如何为传统非遗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让非遗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持续地更好传承下去?本期《民生新观察》邀请珠海市香洲区龙狮运动协会会长吴国基和香洲凤凰教育集团广生校区(广生小学)非遗项目组老师杜国威,走进进演播室共同探讨。

  非遗项目传习进校园大有可为

  广东醒狮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岁月的洗礼,醒狮在珠海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当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在校园响起,每周的“醒狮训练课”如约而至:一头头身姿矫健的醒狮昂首摆尾、欢腾跳跃,将“狮子”的神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要练好舞狮并不简单,重复的动作练习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同学们丝毫不觉得疲惫,每练成一个动作,都让他们兴奋不已……

  这是《民生新观察》栏目组近日在珠海市实验中学看到的一幕。广东醒狮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珠海市实验中学,有一支特殊的醒狮队,舞狮的是该校新疆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各民族的学生。虽然才刚刚组建两个月,就已经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之前对舞龙舞狮的感觉,只觉得它是比较帅一点、比较飒一点那种运动;但是,当实际做起来的时候,需要你一遍一遍去练习它,反复去记忆。”珠海市实验中学新疆班马宗泽同学说。

  “这个(狮头)挺重的,比较累,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通过跟队员一起训练,我更加喜欢这个集体。非遗文化需要我们青少年去传承,希望它能够在我这里传承下去。” 珠海市实验中学新疆班热依拉·库尔班同学说。

  凭着对醒狮的热爱和刻苦的练习,同学们的舞狮技巧得到快速提升。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23年广东省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上,这支醒狮队伍获得了高中组女子群狮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们舞龙舞狮队现在只是由新疆班开头,后续想发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另外,我们也会在新疆班扎根,让他们能够把中国传统非遗项目传承下去。”珠海市实验中学新疆部主任毕磊表示,希望通过传承舞龙舞狮,让少数民族同学能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

  “两个月能舞成这样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要经过好多次的训练才能有这个效果。”吴国基表示。最近这几年,舞龙舞狮运动进校园的推广力度很大,学生受众很多。目前,珠海大约有30多所学校在开展舞龙舞师运动,其中有些是市龙狮运动协会组织成员,有些是香洲区龙狮运动协会组织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也有新疆班,有一位学生回到新疆喀什之后组建了自己的舞狮队,还把视频发给我看,让我很有成就感。”吴国基认为,新疆班舞龙舞狮队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广东醒狮的动作要领后,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丰富新疆各民族的舞蹈动作,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除了醒狮之外,粤剧粤曲等广东传统文化也值得大力推广,让包括新疆班学生在内的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传习和保护。

  杜国威介绍说,该校非遗项目组主打沙田民歌传承的教学,学校聘请了专业的艺术顾问,指导学生传习沙田民歌、开展艺术创作。每年该校还举办沙田民歌艺术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影响力辐射珠中江地区。“以沙田民歌为载体,我们谱写了校歌《校园处处花儿红》,出版了校本教材《珠海沙田民歌》,组建了校级沙田民歌队,广受赞誉,打出了沙田民歌的特色名片。”

  “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非常喜欢醒狮的。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的造型奇特:孩子们在锣鼓声的伴奏之下醒狮,舞动身子做出各种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孩子们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杜国威说。

  “中小学的孩子们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在老师讲授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以及一些动作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时,他们一听就能在内心感受到。比如说沙田民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还有那些疍家人当时在海上是怎么生活的一些场景等,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孩子们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杜国威表示,非遗项目传习进校园大有可为。

  寻找新题材加大受众面

  近日,在斗门区斗门镇南门小学的粤剧排练室,一班“小戏迷”伴随着铿锵的鼓声闪亮登场,只见他们挺直腰板,双手和步伐配合鼓点移动,动作流畅熟练。目前,该校“粤剧进校园”特色项目工作已开展8年多,先后被评为“粤剧传承基地”“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这里的孩子也因为粤剧,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沙田民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岭南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日前,第五届珠中江沙田民歌艺术节在广生小学举行。沙田民歌传承人和表演者轮番登场,带来了独具岭南特色的沙田民歌,让现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进一步认识了解沙田民歌艺术。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非遗保护传承,近年来,珠海市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的方式,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让非遗“走进校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中小学重传承弘扬,高校重创新发展”发展格局。

  如今,校园已成为非遗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但由于担心影响学业等原因,很多学生都只把它当做兴趣爱好,真正愿意加入传承团队的人依然是少数。三灶鹤舞作为我市传统舞蹈类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金湾区三灶镇海澄小学设立了鹤舞培训班,鹤舞传承人谈森荣每周都要专门向工作单位请假,来学校进行授课。但是谈森荣说,现在对鹤舞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仅剩下他和另一位55岁的传承人。

  “一些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已经是晚上9时、10时,快到了国家要求中小学生睡觉的时间,很少有时间再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杜国威表示,非遗项目传习进校园确实也存在一些困难。为此,香洲凤凰教育集团广生校区(广生小学)非遗项目组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生入脑入心,如该校的校歌就是以沙田民歌为载体的《校园处处花儿红》。此外,在沙田民歌艺术节来临之前,学校也会在教室里面播放这首校歌,同学们在下课的时间也能去唱沙田民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

  杜国威建议,可以通过找寻一些新颖的题材、结合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拍摄“网红”视频,进一步加大非遗文化的受众面,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自觉加入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

  吴国基表示,除了进校园开展醒狮传习活动外,香洲区龙狮运动协会还会再周六、周日举办龙狮运动培训班,吸纳一部分初中、高中的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传习非遗文化。此外,该协会还联合一些街道办举办相关龙狮运动培训班等非遗项目传习活动。“这几年,市里也很重视,每年举办全市舞龙舞狮比赛,各街道、社区都踊跃参与,氛围非常好。”

  “非遗项目传承,校园是一个重要的传习场所,但是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其他场所通过各种渠道都要开展。”吴国基建议,各街道、社区可以多利用平时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非遗项目传承活动。


  (摘自2023-12-26《珠江晚报》第03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