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互动 > 在线访谈

文字实录| 聚焦珠海扶贫第一力量,专访珠海高新区驻化州市那务镇高坡村第一书记 严陈

主持人:请您介绍下个人及所在单位的扶贫背景,对口帮扶村的情况。

严陈:主持人好,(珠海电台先锋951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严陈,我来自珠海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2019年5月,我被单位选派到茂名化州市那务镇高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高坡村位于粤西腹地、化州北面偏远山区,丘陵地带,村委会距离化州市有54公里,距那务镇政府1.5公里,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8条自然村,总户数530户,总人口3200多人,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桑养蚕和外出打工为主。

2016年,高坡村被评为了广东省贫困村,贫困发生率5.2%。同年4月,珠海高新区受命对口帮扶高坡村。5年时间的帮扶,我们先后投入各级扶贫资金879.03万元,选派2批次驻村干部,我们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种养,产业带动,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上开展帮扶,切实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截止今年5月,我们42户贫困户127人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548元提高到今年的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0.4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万元,稳定实现了广东省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基本目标。

主持人:扶贫过程中,如何帮扶贫困村及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具体怎么做的?

严陈:增收措施我们主要实施“三步曲”。

第一是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帮扶高坡村脱贫致富的长久支撑和稳定增收渠道,共投入资金372.6万元,形成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光伏扶贫和注资入股扶贫为支撑,多项产业叠加、多种模式并举、多条门路增收的产业带贫益贫格局。其一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80亩百香果产业基地,通过引进专业公司运营管理,吸引乡贤回村开设星谷银湾生态旅游景区,年固定收入10.7万元;其二是投入110万建设11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年收入5万元;其三是投入75.9万元注资入股化州市华聪药业有限公司采取“保本分红+还本”的模式,年收益6.5%;其四是投入50.7万元建设二层302.28平方米商铺,年收入约2万元,五是投入7.896万省统筹资金和14.55万元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种苗、肥料等物资发展分散项目。

多项产业叠加,每年直接给村带来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为每户贫困户直接发放分红收益在1200元-4000元不等,分散项目户增收5000元-3万元不等,盘活土地资源年增收3.9万元,带动36户村民种植百香果15.4亩。

第二是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我们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通过就业奖补、就业培训、就业招聘、设立公益性保洁员岗位等一系列扶持就业措施,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疫情很严重的时间,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出行难题,我们高新区扶贫办通过与珠海企业联络,开展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定向向村里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发布招聘信息,并租专车到村里来接他们去珠海上班。

目前,高坡村有劳动力贫困人员转移就业33人,就近就业13人,务农年收入超过1万元8人,村保洁员10人,扶贫基地稳定务工岗位4名,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收入稳定。

第三是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珠海高新区通过入户宣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免费向高坡村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农技培训,通过帮扶单位定点采购、设立消费扶贫服务站、引进收购商上门集中采购等措施解决销售难题,提供从种养到技术指导再到销售的全方位帮扶。目前我们已帮助村民与5家收购商签订了蚕茧、百香果、辣椒等农产品收购协议。

另外,每个时节有什么农产品,比如花生、番薯、玉米等等,我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什么信息,同时也让我们单位同事通过以购代捐、帮助推销等方式,采取“大单”企业对接、“小单”个人购买,呼吁爱心企业、单位员工、机关食堂积极参与农产品“进家庭”“进企业”活动,不仅将农产品变成经济收益,更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主持人:讲述扶贫一线故事,您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故事,重点分享?

严陈:难忘的事情很多,因为在村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和挑战。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2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是我在村里种茄子。去年我来这个村之后发现他们11月份收割水稻后,土地有4个月的空置期,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去利用土地空置期种植短期经济作物。

经过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贫困户反映一是销路问题,二是成本和种什么的问题,因为农作物都是靠天吃饭,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人工不算,有时连本钱都收不回,还不如不种。

根据问题,我一边与镇村干部讨论寻找销路、了解市场行情,一边向珠海高新区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汇报,争取帮扶单位补助部分资金,减轻贫困户投入成本问题。很快,收购商找到了,种植品种也确定了,帮扶资金也批了。但是在统计亩数的时候,申请总种植亩数不到10亩,如果产量上不去,运输成本就会提高,收购商就不干了。

没办法,我又一次一户一户走访宣读扶贫政策,告诉大家珠海高新区免费发种苗、发肥料,还免费帮大家耕好田地,组织开展茄子种植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最后,21户贫困户申请数量达到了21亩,1户申请种玉米。从去年11月28日开始种,到2月23日买出第一批茄子,到5月30日,我们村的茄子总销售量在13万斤,买了8万多块钱,最好的一户一亩买了7千多块钱,平均户增收4千元。这些只是统一销售的数据,还不包括一些人自己拿出去买和家里吃的。

第二个故事就是我在村里当“家庭教导员”。因为平时吃住都在村里,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饭后到村里散步,与贫困户和村民拉家长。久而久之,和他们也就越来越熟了,关系也越来越近了。我们有一户贫困户的孙子,刚刚18岁,有点叛逆,高中读完后就不想上学了,天天在家里打游戏,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爷爷也管不了他。今年年初他爷爷就找到我,让我帮忙找这个小伙子谈一谈,要么继续上学,要么外出打工。经过一番谈心,我把他介绍到珠海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刚工作不到3个月,小伙子觉得公司管理太严格,自己偷偷跑回来了,回来之后他在东莞打工的父亲就给我打电话,说他小孩比较听我的劝,要我动员小孩去他上班的工厂一起工作。起初,这个小孩怎么都不愿意去,一会这个借口、一会那个借口,经过三番五次的沟通,终于做通这个小孩的思想工作。现在在东莞上班,每个月也有3000元稳定收入。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些家里的小孩即将上大学,家长担心小孩出门在外放松学习,让我帮忙叮嘱;有还些家长,小孩面临专业选择,也来询问我的意见;更有一些贫困户发生邻里纠纷的小事,村干部也都叫上我一起去沟通协调。

主持人:扶贫工作中的收获和感受,做第一书记和自己之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呢?

严陈:说来也许是“巧合”,我的履历都离不开2个字——服务。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南海最前沿的部队戍边12年,军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5年离开部队后,我就一直在珠海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工作,我们单位的职责是为区内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服务。如今,来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后,只不过是又换了一下我的服务对象而已。

所以,我的工作性质从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以前在单位的时候都是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工作,现在在村里,不仅要落实上级政策措施,还要自己想方设法去完善提高,更要带领村两委干部创造性的去开展一些工作,还要考虑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不仅是管理者和领导都,同时也是执行者,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大了很多,常常担心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失误,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经过这1年多的扶贫经历,苦乐相随,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到了与不同群体沟通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协调和决策能力,更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要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要多想多问多看,更要用心用情用力。做每一件事情首先要让自己满意,过了自己这一关,才能让群众满意。

主持人: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扶贫工作的困难、难点,如何克服?

严陈:个人的难点问题就是语言障碍。我听不懂粤语也不会说,化州话又与粤语不同,更难懂。刚来村的时候,每次入户走访都要一名村干部陪着当翻译。后来,我和村干部商量,平时工作中用化州话交流,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说普通话。如今,我不仅能听懂80%的化州话,也能用简单的语言与当地人交流了。更可喜的是,我们村的两委干部的普通话也提高了不少。

工作上的难题有很多。最难的就是扶志。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秋后粮满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开展扶志工作中,为了提高贫困户种植积极性,我们在每年春耕时节,只要在原来种植的基础上扩种或持续种植,我们就免费提供肥料等物资,引导贫困户多种多养,并根据农作物防虫害的重要时期,通过‘点菜下单’的方式,邀请农业专家传授种植知识和实地指导,让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生产技能,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主持人:接下来,工作开展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严陈: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贫困户虽然已经全部脱贫,但脱贫摘冒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根据省市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和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使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对接。

我也将继续保持不忘初心,不畏将来,用浓厚的感情在高坡村的热土上书写精准扶贫的圆满答卷。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