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果皮是厨余垃圾,大骨头、榴莲壳是其他垃圾,学好分类,别让垃圾回错家……”近日,一场主题为“‘童’心协力,‘圾’时行动”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在唐家湾中心幼儿园举行。该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活动现场,孩子们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垃圾分类讲师的描述,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环保世界。在互动环节中,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答题,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每一次正确的回答,都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现场气氛逐渐被推向了高潮。
随后,活动进入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心灵手巧,利用卡纸、双面胶、瓶盖等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画、剪、拼、粘等制作方法,将心中的垃圾分类具象化,创造出一件件妙趣横生的创意手工品。除此之外,现场还设置了沙包游戏,每个沙包上都标注了不同种类的垃圾,孩子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沙包投入对应类别的垃圾桶中。
“垃圾要分类,沙包要扔对。”小朋友们纷纷化身“分类大师”参与其中,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本次活动主讲人是唐家社区的党员工作者李炎辉,同时他也是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的成员。他表示,在加入讲师团后,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宣教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他也希望,在未来,他的宣讲可以激发公众的环保热情,推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讲师团的队伍当中,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凝聚志愿力量,讲好分类故事
垃圾分类是基层治理的缩影,养成好习惯、引领新时尚,离不开导向精准、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工作。
据悉,一直以来,高新区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进一步壮大垃圾分类力量,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今年9月,高新区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培训计划,计划培养并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垃圾分类讲师队伍。
为此,高新区重点发挥各街道、各社区的多级联动作用,整合资源,制定策略,通过基层发动,志愿先行,面向社会招募讲师;招募一经发出,吸引了大量群众报名。通过选拔考核,高新区录用了一批优秀的垃圾分类讲师,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企业职工、环卫从业人员、社区工作者、退休人员、大学生等热心市民组成。
奏响分类合唱,点亮文明风尚
经过专业培训后,讲师团以入户宣讲、趣味问答、专题培训等形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深入校园、社区、机关单位,动员并号召各行业人员践行日常生活垃圾分类。
据高新区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传递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高新区垃圾分类讲师团队走进大南山幼儿园、高新区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为居民和企业职工传授垃圾分类知识,截至稿件完成前,讲师团已在高新区开展19场垃圾分类相关培训,总培训人数超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