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高新 > 生态宜居

社区看病 居家养老高新区创新“医养结合”模式造福辖区老年人

     “阿婆,你今天血压有点儿高哦,有没有按时吃药?”“阿叔,最近脚还痛吗?”“婆婆,你跟我来做一下心电图吧”……10月20日上午,像往常一样,十多位高新区会同社区的居民陆续来到会同社区卫生站,量血压、做理疗,与医生聊聊最近的身体状况。

   护士李春柳一边热情招呼着刚进门的居民,一边耐心地为在体检一体机旁坐下来的居民量血压。然后看看结果,叮嘱几句要按时服药、注意饮食;站长杨丽勇招呼居民的时候,随手递上一支牛奶,“吃了早餐没,先喝一支牛奶吧”。接着,又拉着84岁的甘阿婆走进理疗室理疗;医生罗来林在诊室看着帮郑阿姨建立的病历档案,温和地劝导着“上次开的那个黄色的药片一定要吃呀,不然糖尿病会严重的”。他还抽空问脑梗后遗症的甘叔“最近每天走多久啊?……要注意营养啊!”之后,又查看了罗阿婆的心电图,“我帮你开两种药,你去找小李登记一下拿药吧。”

   9点到10点,卫生站的3名工作人员先后为8位居民问诊、答疑、理疗、开药。10点半,杨丽勇和罗来林又背起药箱到86岁的居民谢土金家里随访,“老人有高血压、胃病,还经常头晕、肚子不舒服,我们就不时地去她家里看看,对她进行一些饮食指导。”谢土金看到两人特别高兴,拉着两人说自己昨天又感冒了,又向他们抱怨儿子喝好多酒。走的时候,罗来林嘱咐她到卫生站拿点儿药吃。

   从去年开始,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高新区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上演着。记者碰到的每一位居民都告诉记者,以前看病要坐车去大金鼎,又花功夫又辛苦,轻易不敢去。现在看病好方便,而且卫生站的医生很好,“我们有什么毛病,他们都知道。我们不舒服或是吃药有问题,马上就来问他们。”

   据了解,高新区下辖1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1.2万人,60岁以上老人约6485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2015年国家卫计委在全国设立了20个“国家老龄健康能力”试点单位,广东珠海高新区作为珠海市唯一的试点单位,在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率先创新探索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以造福辖区老年人,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受到了老年人最衷心的欢迎。

   医护上门服务 居家养老无忧

   杨丽勇告诉记者,会同社区卫生站位于会同社区柏叶林村,占地200多平方米,约为1100名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500多名户籍居民已有80%为自己请了“家庭医生”,与由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和社区护师组成的“三师”家庭服务团队签约。卫生站为签约居民每年提供1次体检,4次上门随诊的服务,为他们做好健康管理。

   “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还建立了家庭病床,每周两次上门为家庭病床的病人提供医护服务,指导病人用药、指导家属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她说,柏叶林村居民甘顺明去年12月脑梗左半身偏瘫后情绪不稳,康复状况不佳。4月份建立家庭病床的时候,从卧室到客厅都要坐轮椅,左手臂蜷缩着不能伸直。“我们去他家里接他来卫生站做电疗,我帮他一次又一次地按摩。现在他的左手可以伸开了,而且拄着单拐能自己来卫生站了,心情也开朗了,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像甘顺明这样享受到家庭病床服务的,高新区共有112人。据高新区卫计局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以开设家庭病床为主要依托,联合区民政部门,对其指定的残疾人、长期卧床、植物人、康复病人等困难家庭,配备专业的医疗服务及住院护理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困难家庭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今年专门制定的“健康高新”惠民行动《珠海高新区家庭病床服务救助行动方案》,将辖区内困难家庭中行动不便且符合建立家庭病床条件的共163位老人和残疾人,全部纳入“健康高新”惠民行动中的家庭病床服务救助对象,按照每人每年7000元的标准,由区管委会投入114万元,根据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身体评估、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家庭护理、康复训练、检查检验等6大免费上门服务项目,从用药指导、换药、褥疮护理、康复治疗、训练及生活能力训练等基本医疗服务内容,到注重情感保障的心理健康辅导、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培训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有机地将“医”“养”结合,形成“高新”特色的养老服务项目。

   此外,对于签约家庭医生式团队服务的居民,高新区引导居民安装“社区580 ”健康管理手机APP,直接问诊专属的家庭医生,享受预约、慢性病随访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和服务信息推送等一系列免费服务,以及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陪护就医等“个性化”上门服务,以缓解了家属照顾压力,真正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 医养结合铺开

   “会同社区已经有70%的高血压、糖尿病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杨丽勇介绍说,郑亚凤3年前就发现患了糖尿病,但一直以“要打工赚钱,没时间去医院”为由,拖着不治疗。今年家门口建起了社区卫生站,郑亚凤终于到卫生站来看病了。罗来林指诊室墙上挂着的全科医生诊疗仪,“这个不仅可以进行基础化验,还可以验血糖、血氧和尿酸,我们帮郑阿姨测了血糖,为她建了病历和健康档案,帮她进行正规治疗。”他说,化验结果都会自动记入病历和健康档案,方便进行健康管理。

   “刚才来做理疗的甘阿婆经常腿痛,每两三天就会来做一次红外线理疗”,杨丽勇说,“我们这里还可以做中频治疗、拔火罐等中医治疗。老年人病痛多,重阳节的时候我们给老人都发了体验卡,他们都可以免费来做理疗。”

   据介绍,高新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与民政部门在社区各服务点整合在一起,让社区老人在享受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得到医疗护理和慢病管理、康复理疗等服务。

   2015年,高新区先选定金鼎片区的官塘社区作为该项目的试点之一。投入10万余元在社区老人院旁设立了官塘社区“老龄健康馆”,馆内设有专家坐诊、康复保健、中医理疗三个功能区。目前,又经区管委会同意,拟将官塘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文化活动中心整体搬到“老龄健康馆”隔壁,形成集医疗、养老和文化为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按照这种模式,今年高新区管委会投入600多万元,先后在唐家唐乐和那洲、鸡山、会同、银星等社区,建设了集社区卫生服务站、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健身中心、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场地,如唐家唐乐社区的“康乐园”、鸡山社区的“养生园”、银星社区的“康星园”等,并配备了康复跑步机、康复轮椅、残疾人便器、康复拐杖,以及有线网络电视、台球桌、老人娱乐棋牌等,并提供有电脑上网、图书室看书看报等,为社区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检测理疗、保健休闲、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医养服务,以及紧急救护、看病问诊、中医理疗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实现“白天入园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居家养老新生活。

   新探索

   设专业机构 托管养老院

   高新区卫计局负责人表示,除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外,高新区还积极探索机构养老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设立“医养结合”专业机构。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金鼎敬老院签订合作协议,为敬老院的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让老人们得到及时、便捷的医疗护理。同时,将两个机构合并建设,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龄康复病区,又是敬老院的医疗和康复病房,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医养结合”专业机构;另一方面,建立“医养结合”专业机构与市、区级医院联动机制,为辖区老龄人设立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医、优先缴费、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五优先”政策。如发现老人有危险因素,将第一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诊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确保老龄人口健康安全。


(摘自2016-10-25《珠海特区报》第05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