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市教育局和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珠海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市九洲中学落下帷幕。由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带队,来自唐国安纪念学校、金鼎一小、金鼎中学、北大附校的20余位小选手历经初赛评选、决赛布展和封闭问辩等层层考验,最终以发明创造作品4件、科学研究论文4篇、科技实践活动2项,科学幻想绘画10幅共斩获市级20个奖项的优异成绩载誉归来。
本次科创大赛,全市中小学70余支代表队云集,组委会从各类申报的474项作品中评选出了310项参加最终的现场角逐。我区4支代表队自接到决赛通知起,立即成立指导教师联合团队,集思广益,启发学生不断探究,同时充分发挥家长余热,给予学生双重鼓励和支持。
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和部分家长代表早晨6:50集中乘车,7:30抵达赛场,所有展板布置和实物作品摆放均由选手完成,当他们自信的站在各自的展位上,接受专家评委的问辩时,参赛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封闭问辩结束后进入自由观展,在展区里,选手们还到各个展位参观、交流,看到他们一个个惊叹的表情,参赛的意义得到深化。
赛场上,我区选手身着金黄色队服闪亮登场。该队服由指导教师团队担纲设计,胸前烫印的珠海高新区火炬Logo鲜艳夺目,背后单词“idea”的字母“i”演变为“灯泡”造型熠熠生光,彰显着我区小选手们的各种大胆创意和奇思妙想。其中,“助老居家系统”小发明、小论文“实用家庭菜园杀虫电电网原理探究”、“探水意趣,立本节水——基于信息与科学学科融合的探水、节水实践活动”、吹塑纸版画“多功能抗灾车”凭借独到的创意和扎实的探究过程,分获四大项目一等奖,实现了我区四个分赛项目的大满贯。
一个小发明到底要历经怎样的构思、试验、改进与论证,才能正式亮相赛场?来听听唐国安纪念学校优秀指导教师胡佳娜和她的科技小队员们给出的答案。创意来源于生活,很多想法起源于不起眼的生活细节,而科学观察与科学思维的运用,让异想天开落地开花。学生们提炼需求点,寻找材料制作模型并进行试验探究,很多作品历经1.0版、2.0版的不断升级换代,最后诞生出一件件脑洞大开的科技作品,例如,本次荣获大赛一等奖的助老居家系统充分运用光亮度、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原理,拟为老年人带来智能居家体验;荣获大赛二等奖的智能六面体以“小身材大智慧”融合音乐匣子、光感夜灯、沙漏时钟、温湿度计、音乐节奏灯和艺术摆件六大功能于一体,既是科技品,又是艺术品。
而决赛的另一焦点——科学研究论文,不仅锻炼学生要学会做实验研究,还要学会用科学术语和规范格式把成果撰写出来。金鼎中学优秀指导教师张国辉带领学生聚焦台风“天鸽”后学校被刮倒和屹立未倒的树,探寻沿海地区适合种植的景观树种问题;金鼎一小优秀指导教师吴冬雪等和学生一次偶然观察到蝴蝶落在水果摊的一只柿子上的情景,以“蝶恋柿”为主题引发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探秘。
科创大赛引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下一步,我区将从硬件建设、师资配备到科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远景规划目标、中期计划和近期工作重点。希望我区师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