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高新】高新区创新生态圈的循环之道

日前,“菁牛汇”珠海高新区精英企业俱乐部(下称“菁牛汇”)举办第26期“名师讲堂”,迎来四周岁生日,吸引了区内数十位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参加,成为区内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菁牛汇”是高新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大项目。据了解,下一步,高新区将以“菁牛汇”、金融集市、创业大赛和创客体系四大平台建设为核心,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圈,推动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并计划将金融集市、“菁牛汇”等优质创业服务平台和项目辐射至全市范围,推动创新驱动“全市一盘棋”。

  成效“菁牛汇”累计吸引近万名高管参加

  “菁牛汇”成立于2011年8月,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集沟通、培训、交流、学习、合作、成长于一体的高端企业俱乐部。截至目前,已汇聚了世纪鼎利、远光软件、健帆生物、东信和平、万力达、宝莱特、汤臣倍健等30多家区内优质会员企业,持续开展了名师讲堂、名企考察等近30期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吸引了会员企业近万名中高端人员参加。

  其中,高标准、精组织的“名师讲堂”系列活动已成为高新区服务企业的重要品牌,至今已举办26期讲堂活动,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财务分析、领导力、组织行为、营销战略等,主讲嘉宾均是各领域著名专家,如韩秀云、陈为、许小年、国世平、白玲等。

  “名师讲堂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实用的前沿知识和观念。”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认为,名师讲堂每期请来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内容既涵盖了IPO上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企业实际运作中的技能和方法,又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帮助企业把握全球经济走势和国家大政方针,启迪思维。

  加强企业之间沟通乃至跨界交流,也是“菁牛汇”的重要功能。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伟认为,互联网时代下,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界限开始模糊,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加速消解,需要更加专业、细化的分工协作。“单一的企业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通吃’,需要通过跨领域协作、抱团发展来共同推动所在领域的技术升级。‘菁牛汇’就为区内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碰撞的平台。”

  董凡建议,下一步“菁牛汇”可以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的培训,尤其是增加对中层和基层干部的技能培训,形成一套立体的组织培训体系,助力企业中层、基层形成更加强大的执行力。

  计划三大机制让创客体系“自循环”

  除“菁牛汇”外,高新区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还建立了“金融集市”和“创客体系”两大平台,并将于年内举办首届创业大赛,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发展。

  其中,金融集市是一个强调企业与风投机构交流与互动的对接平台。“创客体系则是目前区内重点打造的服务平台。”珠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伟忠表示,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创客空间,但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团队更多善于创新创造,但不熟悉生产,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实现成果产业化;二是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帮扶,创业团队在完成单个项目后往往“无以为继”,容易与创客空间演变成“物业租赁”关系。

  为避免出现同样问题,高新区正在探索建立授牌机制、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机制、双向互动机制等三大机制,构建创客体系内自我生态的良性循环。

  “由政府向创客空间授牌,旨在将其纳入到高新区的创新体系建设之中,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吴伟忠说,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创客基地经授牌后,一次性获得了20万元补助,每个团队进驻时都能获得8000元扶持。目前,区内完成授牌的创客空间约有9家。

  在推动成果产业化方面,高新区则重点建立产业上下游对接机制,定期收集辖区内、全市、乃至全国的供求信息,主动推广团队的技术和产品,推动其进入规模生产和销售环节。

  建立企业与团队双向互动机制同样重要。企业有研发需求时,可通过创客空间转达给创新团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研发,既能帮助企业解决攻克技术难题,也能实现创新团队的壮大发展。

  此外,吴伟忠透露,高新区将以“菁牛汇”、金融集市、创业大赛和创客体系四大平台建设为核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计划将金融集市、“菁牛汇”等优质创业服务平台和项目辐射至全市范围,推动创新驱动“全市一盘棋”。

  (摘自2015-9-17《南方日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