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动态】珠海“智慧”治水将推数字河长制

   “河长制”“一河一策”如何贯彻落实?记者昨日从珠海高新区了解到,《高新区河渠“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炉。其中提出,2018年首先完成8条渠道的治理实现全区范围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20年全面完成全区25条渠道(流域)的治理任务。此外,高新区还提出了数字高新河长制,将河长制纳入数字高新平台,今后市民用微信扫码即可查阅辖区内任何一条河道信息,同时反馈相关问题成为“民间河长”。

    多少渠道纳入方案? 区管和镇管河道共25条渠道

    据了解,本次“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对象为高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名录内的区管和镇管河道,共25条渠道。方案从高新区流域河渠自身特点、现状、问题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抓住河渠管护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河施策,重点解决严重影响河渠健康的突出问题。

    方案提出,2018年,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原则,首先完成8条渠道的治理实现全区范围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水面率只增不减;有效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挖乱采、乱倒乱排等现象。2019年,完成剩余17条渠道的治理。2020年,全面完成全区25条渠道(流域)的治理任务,水面率不低于2.71%;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完成国有河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据记者了解,目前,高新区东岸排洪渠的生态廊道已开工、鸡山排洪渠二期截污及一河两岸工程于2月份开工。高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高新区建设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组长由高新区党委书记闫昊波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区党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苏虎担任。

    存在哪些问题? 部分排洪渠存在黑臭水体

    针对高新区河渠的现状,方案从水质、水污染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

    方案介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高新区主要排洪渠水质达标率较低,部分排洪渠存在黑臭水体。另外,高新区部分外江堤防及水闸存在安全隐患。

    区域内堤防大多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原建设标准偏低,设计标准和结构与现行规范要求有一定差距,普遍存在结构老化和破损情况。水闸普遍存在闸室长度不满足基底渗径长度要求,缺乏消能防冲设施,启闭方式落后不满足现代自动化控制要求,目前虽然仍能运行,但存在的问题均属安全隐患。建议下一步逐步开展中型水闸的安全鉴定,根据安全鉴定结论,结合规划建设要求,逐步改建。

    部分内河渠道岸墙稳定也缺乏保障。方案25条排洪渠左右堤岸总长度为64.87km,大部分的河岸基本达标,但仍有少量堤段建设标准偏低,筑建年代久远,多年未维修整治,渠道岸顶高程欠高,岸坡较陡、欠稳固和渠道淤积严重等情况。主要分布在东岸排洪渠、中珠渠、中珠副渠、京珠西辅道排洪渠、银坑排洪渠,有待下一步完善改建。

    旧城区、社区和自然村截污改造工程也有待完善。新城区和新建住宅区均按要求实施截污纳管,基本实现雨污分流,但部分新开发区域由于市政污水次支管网建设尚未完善,因此仍存在污水入渠情况。

    在养殖污染方面,高新区已于2013年将区域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清理,目前区内仍有鸡、鸭等散养户,规模较小,畜禽养殖所造成的污染较小。

    “河长制”有何创新?开发建设“互联网+河长制”

    针对这些问题,方案指出,需要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

    在水安全方面,则需要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山边、水边、海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治理。在水岸线保护方面,将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执法方面,方案要求,开发建设“互联网+河长制”信息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国土、建设、三防等部门信息资源,加强河库水域环境动态监管,实现河库基础数据、生态环境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质水量监测等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将河库管理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定岗定责,完善河道巡查监督处罚工作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实行河库动态监管。建立健全区(镇)、村河库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加强河库涌渠巡查队伍建设。

    方案还要求,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河长”即时通讯平台,提高工作效能,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推行区、社区(村居)义务监督员和志愿河长,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河道综合执法,统筹公安、城管、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农业、林业、航道运输等部门涉及河库保护管理行政执法职能,建立联防联控联动执法机制。统筹加强河库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破坏河库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高新区“河长制”为何更高效? 数字高新基础上加设河渠、水库管理模块

    据介绍,社区网格化治理作为一种新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主要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网格员手持通讯终端进格入户全面采集人、地、物、情等基础信息,收集群众诉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高新区开发“珠海高新区数字高新指挥中心”系统(以下简称数字高新)并运用于民生。

    目前数字高新主要分为网格管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工作成效以及知道交流五大方面。在网格管理模块中有数字高新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三个平台,实现四大功能。三个平台分别是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以及视频实时监控平台;四大功能是社会治理、政务信息共享、综合协调指挥和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高新结合珠海市“互联网+河长制”河湖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形成高新区特色的“河长制”工作平台。方案提出,利用这一平台,摸清高新区河渠、水库基本情况,明确“区、镇、村”三级河长的管理范围,为河长制监督管理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之后,在数字高新基础上加设河渠、水库管理模块,群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河道信息、河长信息等资料,并接入“公众报料”功能,让群众可动态参与河道监督,成为民间“河长”。而根据珠海市级平台的整体建设方案,以及高新区“互联网+”河长制的现状以及特殊性、个性化需求,还将建成一套河湖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市级通用平台的功能补充,以及数据交换和共享,辅助珠海市河湖违法违章行为监管,为保护河渠以及库区水环境、水资源与水生态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亮点

    市民将成“民间河长”

    群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河道信息、河长信息等资料 ,并接入“公众报料”功能,让群众可动态参与河道监督,成为民间“河长”。


(摘自2018-2-9《南方都市报》ZB01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