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动态】高新区聚焦群众痛点攻坚黑臭水体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黑不臭 水质改善 景观优美

10月12日早上,高新区鸡山社区的唐阿婆牵着小孙子沿着鸡山排洪渠散步,走到一个沙池前,小朋友雀跃着跳进沙池玩沙,唐阿婆坐在一边看着孙子玩沙,不时抬头望望面前排洪渠两岸的花花草草。她说,“这条渠现在越变越靓了,我们经常来这里走走坐坐。以前臭气熏天,在渠边根本待不住。” 
  鸡山渠的变化源自珠海高新区持续开展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据高新区建设环保局局长陈集胜介绍,近年来高新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多措并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高新区党委更是坚持把查摆问题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进行,以群众对水环境满意为目标,着力打好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高新区在2018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2018年底,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鸡山、东岸排洪渠实现不黑不臭目标,通过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整治评估,黑臭水体整治已初见成效。

  “在主题教育中,高新区党委、区管委会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列入集中治理群众普遍关注的九个方面突出问题之一,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下真功夫,打响了防治黑臭水体攻坚战。”陈集胜说,自2015年起,高新区先后投入1.7亿元为鸡山、东岸排洪渠消黑除臭,打造一河两岸生态廊道景观;对10条问题河涌大胆创新采用EPC模式,共投入6亿元“整体打包”纳入综合整治。如今,鸡山、东岸排洪渠不黑不臭,24条河涌水质检测点Ⅴ类以上达到55.41%,水质均有所改善。 
摘“黑臭”帽子,建生态廊道 
鸡山、东岸排洪渠实现不黑不臭目标

  鸡山排洪渠: 
  按生态渠特点打造

  黑臭原因

  排洪渠沿线入渠雨污混流现象较为普遍;上游段唐家水厂扩建改造、清华科技园等污水收集与管网接驳工程未实施;排洪渠周边部分企业生活污水未接入市政管网直排入渠,导致中下游段渠体出现水质黑臭现象。

  整治措施

  2014年完成鸡山渠上游非法种养殖清理工作,共关闭整治24家造成污染的养殖场;2015年投入700多万元,实施鸡山排洪渠一期截污纳管、渠道清淤和提升两岸绿化景观,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水质;2016-2017年督促上游清华科技园及河渠两岸企业完成污水收集与管网接驳工程,杜绝污水入渠。

  “对鸡山排洪渠的整治提升,我们主要是按生态渠特点进行改造,没有砌筑大量的混凝土挡墙,而是充分利用现状土地、环境,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陈集胜说道,为彻底截污及提升河渠景观,高新区启动鸡山排洪渠截污整治二期工程和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共清拆渠岸边历史遗留建筑1620平方米,对渠岸26个排污口进行截污整治,新建污水管道约1200米,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个。工程于2018年底完工,整治初见成效。

  效果景观

  如今,站在鸡山村口排洪渠上的小桥上看去,渠底的石头隐约可见,渠边闻不到异味。排洪渠两边栽种的再力花、梭鱼草、水生美人蕉、紫叶狼尾草、泰国龙船花姹紫嫣红,两岸建设了人行步道、水吧、书吧、公厕、拱桥等设施,以及供居民休闲、歇息的长凳、阶梯,供孩子玩耍的沙池。坐在渠边聊天的鸡山社区居民说,“以前我们这里是农村,现在跟公园比也一点都不差!”

  “以前打台风下大雨,海水倒灌,村里地势低,大雨大浸小雨小浸。”居民唐先生说,现在排洪渠的挡墙加高到4.6米,还有4个泵站,再也不怕水浸了。

  东岸排洪渠:

  建设生态廊道工程

  黑臭原因

  排洪渠沿线入渠雨污混流现象较为普遍,近两年渠岸边新建临时商铺以及部分历史遗留临建的雨污混流入渠,导致河渠水质不稳定。

  整治措施

  高新区投入约2000万元,于2015-2016年期间,在东岸排洪渠(东岸片区)段实施截污纳管和清淤工程,配套污水截流干管总长约为1345米,接入港湾大道污水干管入污水厂;2016-2017年期间,东岸排洪渠(下栅下村)段实施旧村截污纳管,增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达到一级B标准排入渠内,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为彻底截污及提升河渠景观,2017年年底高新区投资1.2亿元建设东岸排洪渠生态廊道工程,共清拆用地范围内临时建筑9469平方米,清理用地31972平方米,拆除所有的PVC违法排污管,完成沿线23个排污口的截污整治,新建污水管道约1300米,2018年底主体截污工程完工,“彻底改变了原来破旧、黑臭、脏乱面貌。”陈集胜说。

  效果景观

  目前,东岸排洪渠上建有桥梁、亲水平台,以及周边配套步道1200米。在南方软件园出园车道的一侧,记者看到排洪渠挡墙两岸的绿化层层叠叠,园区内翠萝绿、狼尾草、满天星、长春花、变叶木等绿化带“步步高”,形成一片立体景观。工余在此散步、读书的南软员工说,“以前排洪渠总是散发着臭味,上下班都是匆匆而过。现在到这儿走走,心情都变好了。” 
建章立制,加强管养 
确保长治久清整治成效不反弹 
  “鸡山、东岸排洪渠整治初见成效,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强黑臭水体及重点河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杜绝非法排污‘死灰复燃’,保持河道整洁,两岸生态环境良好。”陈集胜表示,要达到长治久清的整治目标,首先要加强管养,充分发挥区级、社区级河长及河管员作用,巡河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督导,确保整治成效不倒退。 
  其次,执法部门要各司其职,城管、环保、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各尽其责管住新的污水排放行为,包括排查监管河渠沿线工业企业、小作坊、餐饮等排污单位,杜绝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入渠,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严肃处理;全面排查污染源,封堵及拆除不合理排污口;防止非法禽畜养殖回潮,确保减少养殖种植产生的面源污染等,“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还可以通过社区微改造,将每家每户的污水都集中收集,并纳入市政管网,从源头上控制排污。”陈集胜说。

  此外,鸡山、东岸排洪渠的整治达到了“关污截污”“建管纳管”的目标,下一步还要努力通过“调水补水”巩固提升水质。陈集胜解释说,“就是将周边的山水引入排洪渠,或是将污水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引补到排洪渠中,促进水质变好。”

  据了解,按照市水务局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高新区2019年4月已完成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技术论证,同时已全面建立黑臭水体“一河一台账”,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分类施策,统筹考虑,强化生态修复,着力打造良好水生态。下一步,高新区将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效果“一河一评估”工作,争取2019年达到长治久清的整治目标。 
治水防污,多措并举 
10条问题河涌2020年达到不黑不臭目标 
  高新区从落实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河湖“清四乱”“五清”行动、全区污水管网建设、打造区级试点碧道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下真功夫,取得了一定成绩。 
  高新区采用无人机对25条河渠全线进行航拍实行动态监测。探索“互联网+河长制”模式,对24条河涌74个点位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达到Ⅴ类以上的有41个,占55.41%,水质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在河湖“清四乱”“五清”行动中,高新区销号率达100%,清违、清障全面完成;在前山河流域治理中,位于上游的高新区那溪河、后朗沟周边水质已稳定至Ⅴ类。

  此外,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在管养的281公里雨污排水管网清淤检测工作,完成39条道路11183公里管线普查任务并形成检测成果,为病害管道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10条问题河涌,高新区大胆探索采用EPC模式实施综合治理,将中珠排洪渠等35.7公里河渠整治、新建8.9公里污水干管、改造6公里污水干管,修复21公里地下排水管道、新建9座污水泵站,新建5座村居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站及辖区截污改造提升等,进行“整体打包、综合考虑、系统设计、专业施工”,缩减采购施工中间环节,高效、系统、专业化地推进河渠整治。

  工程从2019年3月全面开工,预计2020年3月完成截污整改,届时将实现河涌水体无垃圾和大面积漂浮物,不黑不臭,达到“初见成效”的整治效果。“这只是1.0版,我们正在谋划明后年将剩下的河渠整治打造成2.0版。”陈集胜表示,治水是个长期工程,必须要有系统设计施工,后续管理还要持续监管河渠两侧排污,甚至规范周边群众生活习惯。

  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强黑臭水体及重点河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保障河道整洁、河渠行洪通畅、设施完好运行,保持河道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摘自2019-10-15《珠海特区报》第06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