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
2022年,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聚焦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
一是推动全员参与,掀起学习高潮。高新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区党工委会议以及全区干部大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到挂点联系的社区、企业及分管的业务单位等进行宣讲。出台学习贯彻宣讲工作方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扎实开展百姓宣讲,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全覆盖培训。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经常性开展“党建大讲堂”“送学下基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围绕经济、社会、民生、党建、法治等 10 个领域,开展专项调研课题 21 个,持续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巩固学习成效。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挖辖区红色党史资源,创建金鼎、淇澳、唐家、两新四条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路线及线上“红色云展厅”,其中淇澳线、两新线入选为珠海市红色教育路线。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为主题,打造全市首个党建公园——红花山党建公园,实现党建教育基地由封闭式、单一性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转变。高标准升级改造区党工委党校,结合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优势,积极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持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议题。区党工委、区管委会及时召开书记专题会议、区党工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部署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是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区党工委书记、区管委会主任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工作汇报。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以“述法”促“履职”。做好区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述职述法内容抄报工作。全区认真开展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实地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三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结合高新区实际,印发《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高新区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高新区关于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报告制度的通知》,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有方向、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
(三)加强法治保障,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综合窗口可办理的事项488项,占进驻中心总事项数602项的比例为81.1%。推进“免证办”政务服务改革。目前,高新区已开发电子证照46种,完成电子证照签发30000余张,8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用证对接,相关事项可免提交纸质证照。拓展网上预约渠道,提供线上和线下多种预约办事方式,节省群众办理时间。2022年以来预约量达到22300多件。户籍、通行证、社保、民政、计生等15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跨省、省内通办。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信用承诺助行政审批,以“减证便民”“容缺受理”为重要手段,办理时限平均提速80%。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印发《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2022年以来,在区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共计4415条,网站浏览次数340万余次,独立访客225万余人;通过“珠海高新区”微信公众号、微博共推送信息2089条,合计阅读量超3300万;通过视频号、抖音号发布短视频310条。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建立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学校、医院等领域信息。
三是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印发《珠海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提升行动方案》、开展2022年“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第一”攻坚战。畅通“产业第一”法制审查快捷通道,实现涉企合同“先审查”、惠企政策“零等待”,组建由17名专业律师组成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专班,2022年以来,为高新区20家初创型、涉外型民企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普法培训等服务144次。建立重大项目、重点招商企业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和紧急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协助重点企业落户高新区,快速办理并核发了营业执照。
(四)坚持依法依规,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依法决策。严格落实决策法定程序,编制并公开发布《高新区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区法制部门充分发挥法律参谋作用,为重要事务提供决策建议和法律支持,常态化固定列席区党工委、区主任办公会议及土地清理、招商引资等区领导专题会议,2022年以来,出具法律审核意见222份,涉及标的总金额逾140亿元,审查平均时限缩短至2天。
二是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强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2022年审核发布区管委会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定期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涉及计划生育内容、城市建筑垃圾、涉及贯彻实施新《行政处罚法》以及违法设定行政处罚事项等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五)持续推进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召开下放镇街行政执法事项实施情况评估会,动态调整下放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职权396项并上报,指导镇街综合执法公示行政处罚案件、行政检查等共175宗。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换领新证,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
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违法执法和乱罚款问题整治等重点领域执法专项监督和年度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纠正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组织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共对连续两年未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477家市场主体进行核查,已公告送达督促履行年报、报税法定义务通知书465户。
三是做好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行政应诉工作专题学习讲座。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信访工作条例》等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和应诉水平。区法制部门承办区管委会行政诉讼、复议及民事诉讼71宗,发出应诉工作催办函3份,督促相关单位严格履行行政应诉职责。
(六)创新治理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依法化解矛盾。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开展矛盾排查161次,搜集线索90余条。落实全员包案,共受理来信来访事项617宗,办结557宗,办结率90.3%。中央交办的第一批11宗和第二批8宗重复信访案件均已全部化解,无倒流件认定。在金鼎、唐家派出所设立“大家帮”访调对接工作站,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互融互通,最大限度息诉罢访、定纷止争。成立高新区首个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室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法律服务站,弥补在涉校、涉港澳领域纠纷化解的“空白地带”。今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97宗,调解成功率99.71%,涉及金额932.2万元,调解协议履行率100%,群众回访满意率100%。
二是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唐仁议事”品牌调解项目,积极探索说事评理、人民调解、社区自治、村居法律服务等工作的有机融合,2022年获评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自治强基”优秀创新项目。唐家派出所坚持源头治理,创新提出“1+N”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法,被省公安厅评为第二批广东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成51个智感安防区示范点,完成11个“无邪教社区”创建,实现18个社区心理服务全覆盖,社矫对象连续11年保持脱管率和再犯罪率“零记录”。切实推动“双反”治理工作常态化,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走私反偷渡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全面反走私反偷渡的良好氛围。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扎实开展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截止11月,违法犯罪警情、侵财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5.7%、5.1%,破案数同比上升27.7%。高新区2022年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全市第一。
三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托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社区公法站和“12348广东法网”,整合工作人员、律师、普法志愿者、社工资源,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今年累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5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15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6份。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组建完善46家律师事务所148名律师的法律援助律师库,为80余名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案件推行“三个当日”服务,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5宗,协助农民工讨回欠薪350余万元。
(七)强化法治宣传,深化法治建设理念
一是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大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采用会前学法、专题学法等多种形式组织辖区干部职工学法,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参加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2022年高新区参考优秀率98.44%,平均分98.85。
二是聚焦群众普法“关键基础”。制作《心系民法典》原创歌曲视频提高《民法典》知晓率,获司法部视频号、抖音号主动推介;后环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入选2022年度珠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实践案例。全区各单位紧扣“3·8”“4·15”“6·26”等时间节点和“法治少年与法童行之民法典篇”“消防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宣传重点,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85场次,普及辖区群众17万余人。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力度仍需加强;二是部分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有发生;三是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法治建设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法治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和重大法治事件报告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区各部门重点学习内容,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新媒介,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生动实践,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三)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加快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构建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继续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促进行政机关依法、科学、合理行政,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专门队伍。招录和选调法律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综合执法行政队伍,提高法律专业化水平。
(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方位高标准加强对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的良好氛围。
中共珠海高新区工作委员会 珠海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