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0220134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啸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珠海高新区全域建设深珠合作区的建议的提案》(第20220134号)收悉。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创新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加快形成深珠合作示范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力争开工建设深珠高铁,高水平规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未来科技城。

  为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高新区将认真做好顶层谋划,有序推进《高新区国土空间分区发展战略大纲》编制工作,围绕高新核心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规划构建“一个核心引领,多个片区支撑”的未来科技城总体空间格局,同时做好南中珠城际、深珠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保障工作。2021年,高新区已完成深珠合作示范区后环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工作,为后环片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分析与设想。为进一步加快未来科技城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6G、智慧视觉等未来产业超级孵化器和应用试验场,推动以未来科技城作为深珠合作示范先导,丰富与深圳科创产业合作维度,高新区专门成立了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工作领导小组,并系统开展未来科技城战略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三大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坚持“产业第一”,深化深珠科技创新合作

  (一)做优做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2021年,高新区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培育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2021年,全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上经济规模达55.1亿元,同比增长43.51%;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0.2亿元,同比增长21.9%;智能制造和机器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6.6亿元,同比增长35.2%;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0.52亿元,同比增长28.5%;智慧视觉经济规模达40.02亿元,同比增长20.4%。2022年5月16日,高新区召开产业大会,将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列为“八大工程”之首,下一步将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赢得先机。

  (二)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资源外溢。高新区不断优化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完善配套服务和扶持政策,围绕稳链、补链和强链不断拓展深珠合作渠道,主动承接深圳优质产业项目。2018年4月,珠海高新区围绕区主导产业在深圳派驻专人开展常态化招商工作。2021年10月,在深圳南山科技园正式成立了驻深圳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联合区内各产业载体组建大招商队伍,全力做好深圳项目资源对接和服务。通过三年多来的在深驻点合作交流,珠海高新区对接深圳外溢创新资源的渠道也已从商协会拓展到创投机构、产业园区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项目也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参与和举办了第五届深商大会、深圳市中小企业联合会政企交流会、“芯”思想、“芯”机会—深珠集成电路行业交流沙龙活动、深珠重点产业园区座谈交流会等活动,现场推介高新区投资环境并对接意向企业。截至今年4月底,珠海高新区已累计引进落地深圳来源项目55个,总投资额162亿元。引进企业主要是与深圳产业具有同构性的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珠海高新区优势产业,同时也逐步吸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快推进创新资源集聚。高新区作为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平台、主战场、主引擎,近年来在对深合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布局,深珠合作的不断加强,带来了创新资源的交流集聚,高新区公共服务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高新区已先后引进了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华为珠海智慧视觉联合创新中心等深圳外溢新型研发机构及优质产业孵化服务平台,完善了高新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为构建良好的深珠合作产业生态奠定平台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继续坚持“产业第一”工作总抓手,始终将实体经济当作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进一步加强深珠两地合作交流。一是对标对表深圳南山区,学习先进经验。结合目前珠海未来科技城产业布局相关工作,深入研究深圳南山区发展历程与特征、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政策环境等,分析汲取其产业优势、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特点、营商环境构建策略等成功经验,科学研判深圳南山区产业外溢未来趋势,主动开展与本地产业发展适配性分析,积极布局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及新型健康技术产业等未来产业。二是精准吸引深圳优势产业转移。以高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尽快启动对深圳优势产业相关企业招商测试工作,了解其入驻高新区意愿、需求及入驻条件,形成招商地图和需求清单;沿深中通道走廊适当增加产业用地布局,为深珠合作拓展空间。精准提供产业空间配套和产业政策支持,吸引深圳优势产业中与珠海高新区产业上下游配套的智能终端、消费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细分产业落户,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构建,反向推动高新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本地产业和本地企业创新升级。同时,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探索总部在深圳、生产研发销售在珠海高新区的合作模式,加速产业引入。依托驻北京、深圳、苏州的3大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凤凰人才工作站,构建起“4+3”招商新格局,形成全域全面全员招商引资大格局,为促进深珠两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高质量建设未来科技城,推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三、优化人才环境,促进深珠人才便捷流通

  (一)认真落实珠海“英才计划”。围绕打造湾区人才高地,我市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入户整体门槛在珠三角位于低位,近五年引进各类人才21万名(其中博士1570名、硕士14198名、留学回国人员超过2500名),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广东省前列。2021年引进各类人才6.55万名,创历史新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资源支撑。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引进选拔高端人才,2021年评选珠海市高层次人才235人,其中高新区56名,人数位居各区第一。2021年为包括高层次人才、产业青年优秀人才、企业新引进青年人才等在内的近3万名各类人才,兑现人才奖励、个税奖励、住房补贴等优惠待遇4.78亿元。高新区以实施珠海“英才计划”为主轴主线,紧紧围绕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出台高新区“凤凰计划”政策,2016-2021年,人才专项资金由0.25亿元增加至1.9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1%。近期又重磅打出高含金量的“1+N”政策组合拳,以新闻发布会形式推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做到创新亮点多、各项举措实、人员覆盖广、补贴力度大。其中,三年行动计划从“来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乐无忧”“留无忧”6大方面提出36项具体措施,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保障服务;《若干措施》紧扣人才“引、育、留、用”四个维度提出7方面48条具体任务,因地制宜提出对突出贡献的高端紧缺人才,根据其个人收入对高新区经济社会贡献最高给予300%奖励,年度人才专项经费预计达到3亿元,资金投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时,针对产业集聚特点,高新区用人才链壮大产业链、拓展创新链,先后出台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专项政策,给予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人才最高80万元生活补贴,为重点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一是创新建设高新区人才孵化器。在北京、深圳、苏州三地设立“凤凰人才工作站”,着力为驻外地区和高新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启“双招双引”强引擎。全面启动“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着力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奖补申报、招聘就业、休闲娱乐等服务,逐步推动人才奖补“免申即享”,实现“零跑动”“秒到账”。充分整合区属国企、各园区服务中心资源优势,推动成立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营业、发展壮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同步为企业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创业就业、业务培训等多元化服务。二是致力打造优质教育体系。近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积极推进公立学校建设,用以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力保障人才子女教学需求,以聚居区为中心、15分钟以内驾车路程为覆盖半径,分三年为每个园区至少配建1所公办学校和1所幼儿园。联合知名高等院校开办附中、附小,探索由国有企业开办高水准幼儿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加优质学位。经人才部门认定、评定的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入学(入园)不再设置户籍、房产购置、工作区域等限制性条件,100%解决入学问题。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园),统筹安排辖区公办学校(幼儿园),实现入学入园满意率90%以上。2019年至2021年,共计安排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幼儿园、中小学102人。今年3月3日,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在高新办学协议正式签订,进一步为人才子女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开展教学视导下校活动,重视赛课赛教,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传帮带作用,创建培育特色项目、精品课程,进一步提升高校资源对高新区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三是构建多层次人才住房保障体系。2021年11月,市政府印发了《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人才住房可租、可售,主要面向符合“珠海英才计划”类别的人才、港澳优秀人才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人才供应。高新区于2014年出台了《珠海市高新区产业人才共有产权住房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由高新区国企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建成后出售给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人才,人才承购70%的住房产权,政府指定的国企代持30%的产权。“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储备建设用地面积约25公顷,将大力建设共有产权住房和人才住房,大力发展保障型租赁住房等。高新区目前已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9624套,其中建成保障性住房4524套,在建保障性住房5100套。已建成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赁住房3868套、共有产权住房656套。在建的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赁住房12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943套、共有产权住房493套和人才住房1464套,有效助力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注重交通先行,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轨道交通方面。轨道交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市轨道交通环线全长约200公里,分别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广珠城际前山站至珠海站段、珠机城际一期(珠海站至长隆站段)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长度合计约21公里;珠机城际二期(长隆-珠海机场段)正在建设,长度约23公里,争取于2023年建成通车;广佛江珠城际一期工程已列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远期项目)。2021年7月,市政府发函省发展改革委建议启动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同意将该项目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长度约25公里,投资约105亿元;珠斗城际项目未列入国家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因此需省政府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该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长度约116公里,总投资348亿元,其中珠海段长度约71公里,投资约251亿元。

  (二)高速路网方面。高新区将积极配合市交通主管部门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伶仃洋通道(公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情侣北路)的规划落实,加快金琴快线、兴业快线、金溪大道等路网建设,对现状港湾大道进行快速化改造,加强建设高新区内联外拓的高快速路网。目前,市中心至高新区的城市快速路共6条,总投资104.3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52.06亿元,总投资完成率50%。2022年年度投资计划12.9亿元,已完成2.5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9.6%。

  五、加强科研交流,推动深珠校企院所合作

  加快构建企业、高校、机构协同创新体系,我市注重加强与“大院大所”对接,以“一事一议”方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全市建成省实验室1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家、各级新型研发机构41家。高新区依托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珠海)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展开前瞻性研究;建设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珠海南方软件网络评测中心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建成高水平科研平台9个,组建了包括芯片测试与老化实验室在内的专业领域类测试研发实验室12个,引进及投资企业累计43家(含基金投资企业),8家入选“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家入选独角兽种子企业;中心与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均有交流合作。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技术+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重点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及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与深圳合作引进中科骏嘉智能、中科铁鹰新材料、中科誉驰、中科优迈医学、中科锐博医疗、晶讯物联技术等企业在珠海进行孵化,承办菁牛汇创赛并在深圳等地开展宣讲会,吸引了各方投资者、创业者及从业者参加。

  高新区通过整理辖区内高校和产学研合作情况,开展产学研课题专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产学研合作专项政策,围绕高校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联合实验室、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两高”融合发展,推动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各种类型的协同创新合作。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2021年全市获得省重大研发计划立项8个,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50个、基础与应用基础课题研究项目立项20个;其中高新区企业承担省重大研发计划4个、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基础与应用基础课题研究项目7个。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项目,近年来高新区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司迈科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普生医疗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光库科技宇航级器件助力“嫦娥五号”成功探月,赛乐奇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

  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好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作用,推动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科技园平台建设,支持两地加强科研创新合作,加快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天琴计划”和南方海洋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创新聚能作用,支持高新区内研发机构、重点企业与深圳科研院所及其他创新主体加强联动,促进深珠创新资源要素对接。

  六、聚焦海洋产业,打造蓝色海洋产业带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按照海陆统筹、集群发展的布局理念,突出“香洲—珠海高新区组团”作用,发挥高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等创新载体,重点围绕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链布局,联合广深港澳搭建设计、研发、试验、应用及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珠海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阵地。

  (一)海洋经济产业方面。云洲智能已建成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拥有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船艇核心关键技术,在水域环境检测、海洋调查、水面安防救援、无人航运等有多项海洋无人艇整体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未来将打造我国海上无人系统与海洋智能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的公共技术服务与创新孵化平台;宇航电子龙头企业欧比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大力发展在海洋领域应用,促进海洋时空大数据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欧比特“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入选珠海市创新产品清单,对植被、水体、海洋等地物进行精准定量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欧比特先后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展开深入合作,打造“珠海一号”系列卫星遥感数据在滨海湿地、海湾、海洋遥感监测中的示范应用。

  (二)重大创新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南方海洋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8大公共平台建设,已集聚各类优秀科研人员超1000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各类项目8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及省级计划项目480余项,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创新突破与进展。另外,南方海洋实验室持续做好与41家共建单位的常态化交流,并与8家单位签订了专项合作协议。

  (三)海洋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唐家港已建设完成,主要功能为对海岛生活物资运输及建筑材料运输为主,兼具客货滚装功能。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客运港口轨道交通站、公交首末站、停车设施、以及周边道路衔接等基础设施规划,并通过充分调研认证,精选适宜发展海上游乐项目的位置,利用政策扶植和社会力量,加强与知名酒店,旅游企业集团等商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开发,开展海滨、海上运动长期项目的合作,积极打造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景点。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7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官文俊,3629510、136760708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