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科技动态

喜讯!珠海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19名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国家高新区2020年综合评价排名,珠海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升至第19名,首次进入全国前20名,创历史新高。评价结果显示,珠海高新区在企业创新成果产出效率、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位列第9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位列第13名,争先进位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突破1000家达1031家,唐家湾主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5家,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拥有珠海市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建有省级以上工程中心72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5家单位承担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司迈科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志科技荣获“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奖,健帆生物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并入围“2020中国品牌500强”,光库科技宇航级器件助力“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二是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大战略目标,构筑“3+X”特色产业集群。制订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科技创新等专项政策,成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4.89亿元,逆势增长20.1%,设立IC设计产业孵化基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62.38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20%,谋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10.95亿元,占整个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3.48%,建成国机机器人科技园、香山海洋科技港等载体资源。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智慧视觉等领域做强做大一批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三是科技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建设“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科技园正式奠基,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与UIC、云洲智能等共建协同创新中心,UIC产学研基地已孵化9家科技企业。创新创业载体持续拓展,拥有孵化器12个,孵化载体面积达117.6万平方米,珠海清华科技园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获评广东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是人才队伍体系增量提质。制订实施珠海高新区人才“凤凰计划”,编制区主导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2020年设立全市唯一院士工作站,建立省级博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新增入选国家项目人才2人、省项目人才1人、市高层次人才46人;入选市创新创业团队8个、青年优秀人才67人,约占全市1/3。举办系列人才招聘活动,在疫情形势下采取空中招聘与线下引才相结合方式,举办人才招聘对接活动6场,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

五是港澳创新合作不断深化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彻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聘请港澳科技顾问推动港澳产学研合作。设立1万平方米的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港澳人才“1元创业空间”,截至2020年底共引进培育港澳人才项目31个,累计引进港澳人才80多名。推进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正式落地,与澳门大学合作建设平行孵化器。

六是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构建“纵向领导体制清晰、横向联动协调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一区多园”大党委和统筹办公室,印发考核评价、资金管理、基金设立、品牌打造等“四梁八柱”改革配套文件。设立每年2亿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首期2亿元的珠海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推进《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制定,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珠海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特、大、高、多”四大战略任务,奋力建设珠海科创教育中心,构建珠海新兴产业高地,抢占新领域、发展新经济、实现新腾飞,为珠海“二次创业”贡献高新力量,在全国一流创新型高新区行列中争先进位!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