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投入亿元研发经费补贴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作为我省第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区,珠海高新区一直重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创新驱动”重点工作,去年4月颁布《珠海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当年统筹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共5000万元,按企业已核定的研发经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补助。

  今年,在去年补助基础上,珠海高新区对企业研发费用的补助扶持力度翻倍,两级财政科技资金共计1亿元将被用于此项补助,给企业科研投入的“引擎”注入强大动力,为珠海高新区乃至全市“创新驱动”工作再次书写创新篇章。

  政策:扶持力度较去年翻倍

  记者近日从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获悉,为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珠海高新区采用研发经费后补助的方式,推动政府科技经费管理模式从“重立项”向“重结果”转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补助程序透明公开且简便易行,区财政根据税务部门核定的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直接对企业给予补贴,无须申报评审环节,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根据政策规定,2016年区内94家企业共获研发经费补贴5000万元,其中9家企业获得封顶的200万元,其余企业所获补助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的比例为12%。

  2017年,珠海高新区扶持力度翻倍,统筹市、区两级财政科技资金共计1亿元,对区内129家企业给予研发经费补贴,其中21家企业获得封顶的200万元,其余108家企业补助资金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的比例达到28%,进一步体现了政策扶持力度大、普惠性强的特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越多获得补助越多,受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普遍欢迎。

  企业:第一次被催着去领钱

  记者6月30日采访了珠海高新区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他们都表示,刚刚收到了研究开发费的补助。其中,同望科技在去年获得补助93万元基础上,今年拿到了封顶的200万元研发费补助。而成立时间较短的西默电气,去年未获补助,今年则刚刚收到高新区的34万元研究开发费补助资金。

  “我们公司还处于中小企业阶段,前期研发投入周期长金额较大,对企业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西默电气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徐晨曦表示,有了高新区的这部分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是很好的补充,“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也能更放心的投入创新研究。”

  徐晨曦表示,很多企业都会设专人从事各种补贴、补助的申领,“往往要经过申报、等待审批、等待付款等漫长的流程。”西默电气今年第一年享受珠海高新区企业研发费补助,徐晨曦惊喜地发现,拿到这个补助,企业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只做了一件事:开收据”。

  “这是第一次拿到这样的政府补贴,被催着去领钱。”她笑着说,高新区这个针对企业“创新驱动”的补助,本身也是政府补贴工作的一次创新。

  高新区科技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经过税务部门审核,已经都是透明的公开信息,此项补助的发放对企业来说也非常方便、公开、透明,减轻了企业获得补助的工作量和相关成本。

  持续投入研发促企业快速发展

  补助发放公开、透明,企业获得补助方便,这是珠海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费补助政策的一大特点,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成为自主研发的主体,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

  以西默电气为例,该公司2015年研发投入250万元,2016年增加到310万元,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约为7%。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公司处于快速增长期,2016年比前一年收入增长约30%。目前已经取得了1项发明专利(还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约20项。

  而定位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同望科技,因所处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保持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要求,公司以“规划一代、研发一代和销售一代”的产品研发理念,建立起了“平台+应用生态”的研发体系。2016年,同望科技实现了1.03亿元的收入规模。

  为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同望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维持在40%左右,以确保公司产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及业务发展需要。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400多人的团队,其中包括200多位研发人员。近几年公司通过自有资金重点投入研发的国内首创的支持零编码开发技术的PaaS平台-V平台,2016年该技术作为教材编纳入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同时,同望科技参编的国标《建筑信息模型统一应用标准》也已正式颁布实施,为公司进一步保持在BIM领域的领先位置奠定了基础,一系列的研发成果助推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同望科技意识到创新的价值。在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前提下,该公司还打造了一个新的软件创客生态系统--“银弹谷”。主要包括项目接包中心、产业互联平台(众包平台)和双创孵化,“软件行业的银弹谷,类似于设计界的猪八戒网。”同望科技董事会秘书伍晓琴说,V平台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开发技术平台。

  政策实施激励出强大发展动力

  不仅同望科技和西默电气因研发投入而受益,珠海高新区企业研发费补助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明显效果。据统计,珠海高新区2016年企业研发投入10.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8%,远超珠海市2.8%的平均水平;2017年珠海高新区力争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2.9亿元,占GDP比重升至6.3%,继续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保持先进水平。

  2017年上半年,珠海高新区128家企业提交高企申报资料,全年申报数力争突破250家;39家企业入选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健帆生物、亿胜生物、光库科技3家企业入选“2017中国潜力企业榜”;珠海3家公司纳睿达、博雅科技、安润普入选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均为高新区企业。欧比特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期2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发射,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企业。

  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突破了企业创新基础弱、创新投入少、发展能力低的瓶颈,已成为高新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抑制“市场失灵”的重要抓手。在政策的激励引导下,珠海高新区呈现出创新企业快速发展、创新要素集聚整合的良好势头,并不断迸发出发展活力和动力。

  □小贴士

  哪些企业可享受补助?

  享受补助的企业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在高新区主园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符合高新区主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3、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超过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等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企业不得享受本补贴。

  补助资金怎么计算?

  具体公式为: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系数(当年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税务部门核定的高新区主园区范围内符合条件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总额)。

  (摘自2017-7-04《珠海特区报》第04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