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企业在磷化铟衬底材料行业的垄断 ,鼎泰芯源:5年内产值将突破5亿

  10月18日,珠海鼎泰芯源晶体有限公司又接待了两批投资机构。公司总经理刘鹏说,自从8月份公司获得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六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决赛一等奖以来,就不断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这说明鼎泰芯源的技术和产品都获得了市场认可。

  鼎泰芯源是2017年3月在珠海高新区金鼎工业园成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致力于以磷化铟为主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单晶材料的国产化事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光纤通信、光探测器、红外光学、高频毫米波通信等领域。

  “磷化铟是芯片的原材料,5G技术、无人驾驶等都要用到。”据刘鹏介绍,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硅晶圆相比,磷化铟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适用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4G-5G等需要极高速率传输能力的器件,“甚至以后升级到6G、7G、8G,都要用到磷化铟,因为它是唯一能做大数据传送的材料。”

  从磷化铟到磷化铟晶圆“很复杂、很艰难”,通常成品率不到三成,公司副总工程师段满龙表示,世界上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而鼎泰芯源依托中科院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支撑,使磷化铟的长晶率达到了40%-50%,并掌握了2英寸到6英寸晶圆的生产技术。他说,今年3月,国内首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磷化铟晶圆生产线在鼎泰芯源贯通,目前已拥有40项专利,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磷化铟衬底材料行业的垄断。

  回顾短短一年半的发展历程,刘鹏和段满龙印象最深的是“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办事效率特别高”。“我们2016年12月24日与高新区管委会接洽,2017年春节一过就确定了落地,3月2日上午,我们提交注册资料,下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刘鹏说,高新区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除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天使投资等政策支持外,在厂房选址、建设施工中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的厂房建设施工对风、水、电、气等都有特殊、专业的要求,光厂房的设计方案就修改了60多遍,结果投资6000万元只用了半年就建成投产,一般晶圆厂投资2亿元要两年才能投产。”

  目前,鼎泰芯源主要生产2-4英寸磷化铟晶圆,年产能4万至5万片。预计今年产值500万元,明年4000万元,“我们的目标是5年内产值突破5亿元,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刘鹏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发展锑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做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领域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企业。

  据了解,高新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前沿,优化产业扶持政策,主动为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像鼎泰芯源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仅2017年就引进了381个高科技类产业项目。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3家,上市和挂牌企业共39家。


(摘自2018-10-18《珠海特区报》第02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