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台风“天鸽”正面袭珠,给我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高新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开展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随着“天鸽”的登陆,高新区工作重点迅速转换为全面开展灾后复产。同时,积极做好抵御第14号台风“帕卡”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22日到27日,高新区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全部深入一线,与珠海警备区、解放军某部、武警珠海市支队、海军某工程建筑处官兵、高新公安分局、市驻区各单位和供电、供水、通讯三大运营商一起共同努力成功抗击“天鸽”和“帕卡”,在全市率先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讯,截至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分工明确
重点突出抗击“天鸽”
“天鸽”登陆前一天,8月22日上午,区党委书记闫昊波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市领导批示精神,全面做好防御工作,加强值守看护,防止台风合并海潮海浪同时影响。并到防汛重点区域淇澳南芒湾渔船临时停靠点、红树林淇澳大堤、东涌水闸进行防汛防台风安全检查,现场部署防台风相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人员转移“五个百分百”。当天18时,区党委再次组织全区各部门、各社区、工业园区等召开会议听取防风工作汇报,并进行再次部署。
8月23日上午,张宜生副市长又亲自带队检查了高新区前环建筑工地和东岸船闸两个重点区域,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加强防备力量,水泵、沙袋、抢险队等人员设施当天上午就位,其中备有三防应急抢险车辆36台,冲锋舟、橡皮艇3艘,大功率发电机2台,麻袋1万条,区直各单位、公安、综治、各社区和高华市政等单位抢险人员800多人。
重点区域做好重点防御
高新区全力确保涉海社区的渔船百分之百回港避风、渔民百分之百上岸避险。23日,区内292艘渔船已在港避风,其中本地渔船168艘,外地渔船124艘,船上人员共793人已全部离船登岸。同时,开放全部8个防风庇护所,并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安排10辆大巴进行中转,共转移接收群众4481人。
为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国土部门组织对易发6个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和监测,设置了警示牌和警戒线,并落实灾害点附近人员转移工作。同时,督促做好危房、低洼地带、水浸黑点和建筑工地等区域临险人员避险工作。当天,将辖区899间危房的临险人员全部转移;辖区22个易积水点全部安排人员巡查。
高新区全部建设工地72个,塔吊74台,当天已全部停工,并转移工人4021人。
全面应对不留隐患
同时,高新区还做好景区防台风工作。辖区2个旅游景点已于22日下午2时开始闭园,并做好园内游客的宣传劝离工作,确保游客群众的安全。
与此同时,开展绿化乔木加固、局部修剪工作。区市政部门对港湾大道乔木进行了修剪及加固,协助上栅、官塘、永丰、那洲、唐家、淇澳6个社区对存在隐患的树木进行全面修剪。
全区“三大水库”和南北围堆砂现场管理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密对在管水利设施的巡查及养护,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上报主管单位。另外,针对公交全面停运情况,高新区调动区属国企运营的汽车,沿途接收公交车站滞留人员160多名。
尽快完成“四个畅通”
随着“天鸽”在我市金湾区登陆,高新区迅速调整应对台风的工作重点,第一时间成立高新区灾后重建指挥中心,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设5个工作组,分片区负责灾后重建。区直属单位、区(镇)属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开展救援。同时,继续实行区(镇)、社区各级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
高新区全员投入,共6400余人全员投入参与救灾工作,确保尽快实现“四个畅通”,即恢复道路畅通、保障生产生活供水、确保正常供电、保障通讯顺畅。
到24日,辖区金凤路、港湾大道等主干路车道全线恢复通车,社区市政道路全部保障通车,除大肖线S268省道等路段因倒伏树木较多正积极抢修外,辖区道路24日晚全部恢复通车。
台风“天鸽”仅造成高新区供水管发生6处爆管,平均停水时间不到7小时。经供水部门抢修,辖区于23日晚10时恢复供水,水压达到日常水平,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截至24日13时,全区百余条电力主线尚有9条损毁严重,供电部门正全力抢修。截至24日晚,供电恢复90%以上,72小时内全区电力系统完成修复。
因供电等原因,高新区约有130多个基站受影响,但手机网络基本保持畅通。
政企社联动抓好“三个恢复”
“天鸽”登陆后,高新区协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拉网式排查,高新区生产经营企业厂房无倒塌情况,生产设施未受较大损坏,在电力、交通恢复的情况下,大部分已经复工生产。同时,高新区通过短信平台督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确认设备设施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高新区支援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辖区三个农贸市场迅速全部恢复正常供应。清理作为临时避难所的学校体育馆、教室,组织开展受损校舍的维修工作,力保准时开学。优先保障辖区医院供水供电,确保正常运行。组织心理干预、交通指挥、场地清理等志愿者队伍到一线开展服务,确保每一名受灾群众都情绪稳定、每个交叉路口都交通顺畅、每个角落都尽快恢复整洁卫生。截至24日下午4时,高新区23日收纳的4302名群众已多数安全返家,仍开放2处庇护所,收纳约260人(主要为港珠澳大桥及部分建筑工地工人)。
同时,尽快恢复市容市貌。全区交通、建设、市政等部门通力合作,共出动6000余人次、清障车辆800余台次,全力清除路面垃圾。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巡查,及时设置警示牌警戒线,并做好临险人员转移工作。严格落实灾后防疫消杀工作,集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防疫消杀,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未雨绸缪
绝不松懈应对“帕卡”
8月26日,高新区在积极开展台风“天鸽”灾后恢复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抵御第14号台风“帕卡”各项准备工作。
25日晚上和26日上午,高新区连续召开灾后恢复及防御第14号台风“帕卡”的工作会议,切实做好台风“帕卡”预防工作。强调要克服疲劳和侥幸心理,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再接再厉打赢防“帕卡”工作。区主要领导继续分5个工作组分片包干,干部职工全部深入社区,与社区一起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再次转移临险人员近万人
在加强应急值守和监测监控基础上,高新区重点抓好临险人员转移安置工作。连夜印制20万份“台风来了十不要”宣传单张,派发给每一名群众和每一家企业。同时利用三大运营商、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短信平台紧急进行广而告之,确保临险人员转移。对临险人员逐户敲门排查共转移临险人员9501人,本地及外地459艘渔船在港避风,渔船人员已全部转移上岸。26日15时,高新区9所庇护所已全部开放,每个庇护所落实一名负责人,至22时已收纳2753名群众。
到26日,投入沙包15500个,每一百米打一根桩,完成淇澳大堤全面打桩加固工作,确保新台风来袭不出现崩堤、漫堤。
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大力支持力保安全
在本次抗击“天鸽”和“帕卡”两个台风中,广大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给予了大力支持。珠海警备区、解放军某部、武警珠海市支队、海军某工程建筑处的部队官兵,在淇澳大堤最严峻的时候,冒风冒雨扛沙包抢险,灾后又投入到受灾最严重的港湾大道做清障工作。高新公安分局的民警更是日夜奋战在一线,是确保高新区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定海神针”。
(摘自2017-8-29《珠海特区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