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新新闻 > 媒体看台

珠海高新区推进“微服务”做实“微实事”托起“大民生” 五“心”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关照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民生温度。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持续发力、多方联动,继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把一件件民生小事作为一个个着力点,以五“心”服务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织密社会支持网络,破除困难群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局面。

  今年上半年,唐家湾镇已开展了20余个特殊群体关爱项目,投入资金308.37万元,共服务1000多名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进一步为民生幸福添色增彩,传递城市温度。

  细心·精准摸排

  满足“微心愿” 提升幸福感

  “我现在每天都听收音机。”唐乐社区74岁高龄的钟阿姨开心地说。她因长期卧床,倍感孤独。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携手朝阳,乐享晚年”项目为钟阿姨提供一台收音机,让她圆梦“微心愿”。

  为群众纾难解困,“送服务”只是手段,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困难群众实际需要。唐家湾镇通过联动“双百”社工,全面走访特殊困难群体,用脚步“丈量”责任,上半年共收集特殊困难群体“微心愿”51个,实现“微心愿”36个,其中,11个“微心愿”被爱心人士、企业认领。通过因需施策,精准惠及困难群众,满足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真正把服务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安心·智能守护

  用好“黑科技” 便民又安全

  7月中旬,东岸社区的独居老人家里全都安装上了一款“安全神器”——人体行为感知报警系统。

  不少独居老人曾表示:“平时上厕所起立、蹲下都十分困难。一个人在家,真担心发生什么意外都没有人知道。”东岸社区党委得知老年人心声后,启动“老有所安·民微护航”——60岁以上长者安全服务升级“民生微实事”项目,为辖区11位独居老人的卫生间里装上了人体行为感知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通过非接触式监测,捕捉长者行动、身体姿势、心率等多种类型数据的变化,将长者在卫生间内不慎跌倒、长时间滞留等意外状况数据实时共享到家属手机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建立“子女、社区、网格”三级响应机制,进一步保障了特殊困难老人的居家健康安全。

  在用好科技力量、稳妥化解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的同时,唐家湾镇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生活安全保障,如解决长者饭堂路段坑洼隐患、为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在幼儿园门口为接送小孩的老年人安装暖心座椅等。

  据统计,唐家湾镇2023年上半年共开展便民服务设施项目16个,涉及资金228.9万元,让老年人的社区养老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暖心·定期巡访

  特别的关爱给特殊的群体

  鸡山社区85岁高龄的张阿婆卧床已近20年。张阿婆儿子离世多年,女儿远嫁,家里仅剩一个有严重社交障碍的孙子,他不仅生活不能自理,更无法照顾奶奶。

  得知张阿婆情况后,鸡山社区“怡养家园”关怀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张阿姨提供家政及康复服务。在缓解其身体疼痛的同时,社工还通过倾听、陪伴关怀等方式,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如今,得到悉心关爱的张阿婆身体有所好转,见到工作人员如同见家人般开心。

  今年以来,唐家湾镇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开展一系列失能半失能人群关怀关爱服务类项目,充分调动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定期开展巡访,为辖区1000多名像张阿婆这样的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应急救助、精神慰藉、健康保健、文体活动等服务。

  放心·更有“医”靠

  打造家门口的“康复乐园”

  为关爱精神心理障碍群体,让心理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唐家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家-社-医”联动下的心理障碍群体社区康复促进项目,邀请专家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联动服务,把每月第一个周日设为“心康联动日”,把健康服务送到患者“家门口”。

  唐家社区还开通心障群体社区康复热线电话,尝试组建“职业康复志愿者”队伍,通过提供庇护性志愿服务提升康复群众的就业信心,助其更好地就业和融入社会。

  淇澳社区融康爱心驿站项目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珠海首个党建引领融合型、首个社区企业模式创新型、首个“五师”联动(社工工作师+职业训导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医师)综合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场所,让众多特殊困难家庭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燃眉之急。

  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唐家湾镇将“民生微实事”与关爱精神障碍群体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作用,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构建起以专业服务团队为基础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探索具有辖区特色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让辖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持续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贴心·提升技能

  开讲“健康课” 扶困又扶智

  特殊困难群体在生活和社交中的障碍各不相同,需要的辅助方式和重点不一,他们融入社会和职场更具难度。唐家湾镇通过“民生微实事”开展老人膳食支持计划、残障群体社区康复等11个项目,积极探索志愿帮扶新模式,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特殊困难群体搭建社会“遮阳伞”,把扶困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保健康复能力。

  上栅社区“特困家庭帮扶,志愿暖心扉”项目通过开展“健康银龄,营养先行”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为特殊困难群体测量血压、送保健品,帮助他们提升健康意识,预防、纠正慢病趋势。


  (摘自2023-7-27《珠江晚报》第04版)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