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唐家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2018-12-17 00:00 发稿人:

  一、事由:

  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北部,东望零丁洋,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是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园区。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是珠海最早有人类生活的区域。唐代营建村落,宋代煮盐采矿,明代墟市贸易,清代留学报国,民国创办商港,古往今来,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散落在今镇内14个社区,集中成片,各具独特的文化面貌。清代以降,唐家湾人才辈出,《唐家湾镇志》著录有事迹可考的人物114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古元等是杰出代表。唐家湾亦是海防要塞,具有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资源厚重而丰富。

  迄今,唐家湾镇荣获“国家级”称号已逾10年,但知名度不高。镇内基础设施老旧、交通拥堵、建筑风貌恶化、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率低、价值阐释薄弱,总体缺乏活力和欠缺魅力。相较于乌镇、西塘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保护管理上的成功范例,唐家湾镇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应该看到,做好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结合专业学术背景和持续的调查研究,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二、建议:

  1、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投入高、操作难度大,需要更高层面的关注和重视,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建议成立专责机构、专责其事,各职能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2、2015年市住规建局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第二批名录已经公示。但有关历史建筑、名镇等的保护与管理,目前缺乏制度配套和支撑。建议尽快出台《珠海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3、镇内道路老化、停车困难、电线空中纠结、管道杂乱无章,建议开展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工程,以利民生。

  4、唐家湾镇除宁堂、金峰两个社区没有不可移动文物外,各个社区的遗存较为丰富且各具特点。建议科学考量“一社区一特色”的可能性,重点规划做好淇澳、会同与那洲、唐家与唐乐三片核心区域的保护与管理,以突出呈现唐家湾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5、截止2012年7月17日,唐家湾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单体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7处。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4项。近年来,市区两级投入资金,非遗展示与传承成效显现,完成了20余项文物维修工程,使古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部分古建内举办了村史展。建议重视文化遗产保育。一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注重做好季节性、日常性的保养维护工程,使文物“延年益寿”;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一方面加强活化利用。在对其价值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精准确定展示主题,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予以呈现,增强文物本体与展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条件的文保单位进一步扩大开放,根据其文化属性和承载能力,依法依规使用;努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级别,培养传承人。

  6、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地。毋庸置疑,以游客身份慕名前来唐家湾探幽访古的海内外朋友越来越多。目前,镇内公共卫生间、标识系统、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匮乏,无法提供游客基本需求。建议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以服务公众为目的,合理适度发展旅游。做好总体谋篇布局,发挥文体旅游职能集中、行政高效的优势,写好“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这篇大文章,创设出“珠海模式”。

  做好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管理既是“文化旅游之城”的应有之意,更可为珠海“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夯实基础,希望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亮出真知,拿出实干,久久为功,把一个真善美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奉献给人民,展示给世界。

-
附件下载:
(承办 建议)珠高函〔2018〕102号(关于对珠海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18004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pdf